2022国际货运拥堵为何年中恶化年末缓解?

一、2022年初:拥堵延续,供应链仍处高压

2022国际货运拥堵为何年中恶化年末缓解?

2021年全球港口拥堵(如洛杉矶/长滩港、上海港、鹿特丹港)的“余波”在2022年初持续,核心原因包括:

需求高位与运力错配:疫情后欧美消费需求仍旺盛(尤其线上零售),但集装箱船、卡车、仓储等运力恢复滞后,导致港口货物积压,2022年1月洛杉矶港外等待靠泊的集装箱船仍有60余艘(峰值时超100艘),港口周转效率仅恢复至疫情前70%。

劳动力短缺常态化:欧美港口工人、卡车司机、码头运营商短缺问题未解决(如美国卡车司机缺口超8万人),直接制约货物“港到仓”流转效率。

地缘风险初现: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黑海港口(如敖德萨)粮食运输中断,大量散货船改道,间接加剧地中海、欧洲航线的运力紧张。

二、2022年中:局部突发因素导致拥堵“阶段性恶化”

2022年3-8月,多重“黑天鹅”事件叠加,导致部分区域拥堵加剧,成为全年最紧张的阶段:

上海疫情封控冲击(3-5月):作为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在2022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因疫情封控,作业效率骤降(吞吐量一度下降40%),大量出口货物滞留,空箱回流受阻,封控解除后,6-7月出现“报复性出货”,进一步推高华东地区至欧美航线的舱位紧张和运价波动(上海至美西运价一度反弹至4000美元/FEU,较年初上涨30%)。

美国西海岸劳资谈判僵局(6-9月):美国西海岸港口(洛杉矶/长滩港)工会与资方的合同谈判从2022年7月持续至9月,期间工人罢工威胁导致港口作业效率下降30%,船公司和货主提前“抢运”或转港(如改走美东萨凡纳港),反而加剧美东港口拥堵(萨凡纳港等待时间从3天增至7天)。

能源与成本危机(欧洲):俄乌冲突推高欧洲天然气和柴油价格,卡车运输成本飙升(德国公路运输成本上涨40%),部分物流企业暂停运营,导致欧洲内陆运输“梗阻”,港口货物难以疏散(如鹿特丹港集装箱堆存时间从5天延长至9天)。

三、2022年末:需求降温与效率恢复,拥堵边际缓解

2022年Q4起,拥堵压力逐步缓解,核心驱动因素转向“需求收缩”与“供应链适应性调整”:

欧美需求显著降温:高通胀抑制消费,欧美零售商库存积压(美国零售商库存销售比升至1.3,创2020年以来新高),进口订单减少,2022年11月洛杉矶港吞吐量同比下降16%,港口外等待船只降至个位数(不足10艘)。

中国供应链恢复与全球运力再分配:上海港6月全面复工后,通过增加夜班、优化集疏运体系(如“海铁联运”占比提升至20%),吞吐量快速回升(2022年全年吞吐量同比增长0.6%,连续13年全球第一),船公司调整航线(如增加中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运力),缓解传统航线压力。

运价与拥堵指标同步回落: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从2022年1月的3260点降至12月的943点(接近疫情前水平),反映海运需求与拥堵压力同步下降,全球主要港口平均等待时间从Q2的7天缩短至Q4的3天。

整体看,2022年国际货运拥堵并非“线性恶化”,而是受区域性突发事件(上海封控、欧美劳资谈判)周期性需求变化共同作用,呈现“年中局部加剧、年末边际缓解”的特征,至2022年底,港口拥堵、运价等核心指标已回落至疫情前偏高水平,但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问题(如劳动力短缺、地缘冲突对能源和运输路线的冲击)仍未根本解决,2023年全球货运仍面临“低拥堵但高成本”的挑战。

:2022年国际货运拥堵在年中因突发因素局部恶化,但全年未持续加剧,年末随需求降温与供应链调整逐步缓解,拥堵压力从“全面性拥堵”转向“结构性瓶颈”(如特定区域、特定运输方式的效率问题)。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