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森海运价格上涨原因是什么?

博主:狙殺者狙殺者 今天 14 0条评论

**一、价格上涨的核心原因

美森海运(Matson)作为中美快船代表(上海-长滩/奥克兰,时效11-14天,比普通海运快1-2周),其价格上涨本质是“需求激增+运力收缩+成本推升”的三重压力。

美森海运价格上涨原因是什么?

1.供需失衡:需求爆发 vs 运力“假性短缺”

需求端:电商与补库存驱动

疫情后全球线上消费习惯延续(如美国电商渗透率从2019年11%升至2023年16%),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需求旺盛(2023年中美贸易额达6610亿美元,同比增2.4%),美国零售商为避免库存短缺(如2021年“港口拥堵导致圣诞季断货”教训),倾向提前备货,对高时效海运(如美森)需求激增——普通海运时效常因港口拥堵延长至30天以上,而美森快船“准点率高+时效稳定”的优势成为首选,直接推高舱位争夺。

供给端:运力周转效率骤降

疫情导致港口劳动力短缺(如美国长滩/洛杉矶港工人罢工、中国部分港口防疫管控)、船舶靠港时间延长(2023年长滩港船舶平均等待时间曾达7天,较疫情前增加3倍),船舶周转率下降(原本每月2班的航线被迫减至1.5班),实际有效运力减少约20%,美森虽自有码头(长滩港专属码头),但仍受整体港口拥堵牵连,舱位供给跟不上需求。

2.成本上升:燃油、人工与风险溢价叠加

直接成本跳升:国际燃油价格(如IFO 380燃料油价格2023年同比上涨15%)、船员薪资(疫情后船员换班难,薪资涨幅超30%)、防疫物资(船舶消毒、人员核酸等)成本增加,海运公司将其转嫁至运费。

风险溢价:供应链不确定性的“隐性成本”

疫情导致港口拥堵、集装箱短缺、目的港提柜延迟(如美森到港后提柜时间从1天延长至3天,滞箱费增加),海运公司需为“时效波动”预留风险成本,进一步推高报价。

3.市场情绪:“快船刚需”强化价格刚性

美森的核心优势是“时效快+靠港优先”(自有码头可减少排队),对时效性强的货物(如季节性商品、电商补货)是“不可替代选项”,疫情放大了这种“刚需”——货主宁愿支付高价也要确保货物按时到港,避免因延误导致的销售损失(如亚马逊FBA断货罚款),这种“恐慌性订舱”进一步加剧价格上涨。

**二、对产业链的影响

1.出口企业:成本挤压利润,中小商家承压

美森运费占货值比例从疫情前的5%-8%升至15%-20%(如一个40英尺高柜运费从2000美元涨至4500美元),对低附加值行业(如纺织、家具)冲击显著,中小企业议价能力弱,难以转嫁成本,部分被迫缩减订单或退出市场。

2.终端消费:进口商品涨价,通胀压力传导

运费占比上升推高进口商品成本(如家电、服装),美国零售商已将部分成本转嫁消费者,2023年美国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2%,运输相关”贡献约1.5个百分点。

3.海运行业:短期盈利增长,长期依赖供应链修复

美森等海运公司短期受益于高价(2023年美森航运净利润同比增长18%),但长期若疫情反复导致需求波动,或面临“价高量缩”风险(部分货主转向空运或延迟发货)。

**三、企业应对措施

**提前规划,锁定长期运力

与海运公司签订“年度包舱协议”(COA),以固定价格锁定部分舱位(如提前3个月预订,价格可降低10%-15%),避免临期高价抢舱。

2.优化物流方案,降低“快船依赖”

- 对非紧急货物,改用“美森+普通海运”组合(如60%货物走普通海运,40%走美森补仓),平衡时效与成本;

- 探索多式联运(如海运+美国内陆铁路),规避港口拥堵(如从长滩港转至奥克兰港,提柜效率更高)。

3.库存与订单管理:减少“紧急运输”需求

通过大数据预测销售,提前3-6个月备货,避免“临时补货”导致的高价运费;对季节性商品,错峰运输(如淡季发普通海运,旺季预留美森舱位)。

美森价格上涨是疫情下全球供应链脆弱性的缩影——需求、运力、成本的“共振”短期内难以缓解,企业需通过“长期合作+方案优化+风险分散”应对,而全球供应链的真正稳定,仍需依赖疫情缓解、港口效率恢复与运力供需再平衡。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