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FOB/CIF/FCL/LCL术语是什么?提单类型怎么选?
一、基础概念:海运类型与集装箱
**海运类型
FCL(Full Container Load):整箱货
- 含义:货物量足够装满一个集装箱,由发货人自行装箱、封箱,直达收货人。
- 场景:适合大批量货物(如20GP/40HQ满箱)。
LCL(Less than Container Load):拼箱货
- 含义:货物量不足一箱,需与其他货主的货物拼在一个集装箱内,由货运代理(货代)操作。
- 场景:小批量货物(如1-10立方米)。
**集装箱类型(常用)
20GP(20ft General Purpose):20尺标准柜
- 容积约33立方米,载重约28吨,最基础的干货集装箱。
40GP(40ft General Purpose):40尺标准柜
- 容积约67立方米,载重约26吨,比20GP大一倍。
40HQ(40ft High Cube):40尺高柜
- 高度比40GP高30cm(总高2.9m),容积约76立方米,适合轻泡货(如家具、服装)。
特种柜(简单了解):
Reefer Container(RF):冷藏柜,运输生鲜、药品等需控温货物。
Open Top Container(OT):开顶柜,顶部可打开,装超高货物(如机械)。
Flat Rack Container(FR):框架柜,无侧板和顶板,装超宽/超长货物(如大型设备)。
**二、贸易术语:划分责任与费用
海运中最常用的3个贸易术语(INCOTERMS® 2020),核心区分风险转移点 和费用承担方:
FOB(Free On Board):装运港船上交货
风险转移:货物越过船舷(或装上船)后,风险由卖方转移给买方。
费用承担:卖方负责国内运费(拖车、报关等)+ 货物到码头的费用;买方负责海运费、目的港费用、保险。
- 场景:出口方控制国内成本,进口方自行安排海运。
CFR(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运费
风险转移:同FOB(货物装上船后转移)。
费用承担:卖方除FOB费用外,额外承担海运费;买方负责目的港费用、保险。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保险加运费
风险转移:同FOB。
费用承担:卖方承担FOB费用 + 海运费 +基础海运保险;买方负责目的港费用。
- 场景:卖方负责运输和保险,适合出口方主导物流。
**三、运输单证:海运核心文件
1.提单(Bill of Lading, B/L)
核心作用:物权凭证(谁持有提单谁能提货)+ 运输合同证明 + 货物收据。
常见类型:
Original B/L(正本提单):纸质正本,需邮寄给收货人,凭正本换提货单(DO)。
Telex Release B/L(电放提单):无正本,发货人通过“电放指令”通知船公司放货,收货人凭身份证明提货(适合近洋或信任客户,避免邮寄延误)。
Sea Waybill(SWB,海运单):非物权凭证,船公司直接按提单收货人信息放货,无需正本(风险高,仅用于合作稳定的客户)。
**其他关键单证
Booking Note(BN,订舱单):发货人向货代/船公司申请舱位的文件,包含货物信息、收发货人、港口等。
Shipping Instruction(SI,提单补料):发货人向船公司提供的提单信息(如收发货人、品名、唛头),需在“截单时间”前提交,否则提单信息无法修改。
Commercial Invoice(商业发票):用于清关和贸易结算,显示货物价值、数量、金额等。
Packing List(装箱单):详细列出货物包装、件数、毛重、净重,清关必备。
Delivery Order(DO,提货单):收货人凭提单(或电放指令)向船公司换取的“提货凭证”,用于目的港提柜。
**四、港口与操作:关键节点术语
**港口与场站
POL(Port of Loading):起运港(如上海港、深圳盐田港)。
POD(Port of Discharge):目的港(如洛杉矶港、汉堡港)。
CY(Container Yard,堆场):港口/码头存放集装箱的场地,FCL货物在此交接(如“CY to CY”:堆场到堆场)。
CFS(Container Freight Station,货运站):货代操作LCL货物的场所,负责拼箱、拆箱(如“CFS to CFS”:货运站到货运站)。
**操作时间节点
ETD(Estimated Time of Departure):预计开船时间(船公司计划开航的时间)。
ETA(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预计到港时间(船公司预计抵达目的港的时间)。
SI Cut-off:截单时间,提交提单补料(SI)的截止时间,超时可能产生改单费。
CY Cut-off:截港时间,货物必须在此时间前送到码头堆场,否则无法装船(俗称“赶不上船”)。
Customs Clearance:报关,货物进出口需向海关申报,提交单证(如发票、装箱单、报关单),通过后放行。
**五、费用相关:海运成本构成
**基础费用
Ocean Freight(海运费):船公司收取的运输费用(按柜/按体积/按重量计算,FCL按柜收费,LCL按“立方米/CBM”收费)。
Local Charge(本地费用):起运港或目的港的杂费,如:
ORC(Origin Receiving Charge,起运港码头费):中国港口常见,20GP约1000-1500元,40HQ约2000-2500元。
DTHC(Destination Terminal Handling Charge,目的港码头费):目的港收取,如欧洲基本港40HQ约100-150欧元。
2.附加费(海运成本“隐性杀手”)
BAF(Bunker Adjustment Factor,燃油附加费):因油价波动加收的费用,每月调整(如旺季可能高达几百美元/柜)。
CAF(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货币贬值附加费):因汇率波动加收,常见于欧洲、东南亚航线。
PSS(Peak Season Surcharge,旺季附加费):货运旺季(如欧美圣诞前)船公司涨价,可能加收100-500美元/柜。
AMS/ENS(反恐舱单费):
AMS(Automated Manifest System):美国航线,发货前需向美国海关申报货物信息,费用约30-50美元/票。
ENS(Entry Summary Declaration):欧盟航线,费用类似AMS。
**延误费用(需重点避免)
Demurrage(滞期费):集装箱到港后,收货人未及时提柜,码头收取的“堆存费”(按天计费,如目的港免3天,第4天起收费,每天50-200美元/柜)。
Detention(滞港费/箱使费):集装箱提走后,收货人未及时还空箱,船公司收取的“集装箱使用费”(按天计费,与滞期费合称“滞箱费”)。
六、时间节点:海运全流程关键时间
CY Cut-off(截港):货物必须进港的最晚时间(如开船前2天),超时无法装船。
SI Cut-off(截单):提交提单补料的最晚时间(如开船前1-2天),超时改单需付费。
ETD(预计开船):船公司计划开航时间(可能因天气、港口拥堵延误)。
ETA(预计到港):货物预计抵达目的港时间(快船约20-30天,慢船约30-45天)。
**七、其他常用术语
Direct Vessel(直达船):从起运港直接到目的港,无中转(时效快,运费高)。
Transshipment(中转):货物需在中转港换船(如中国→新加坡→欧洲,时效慢,运费低)。
Customs Broker(报关行):代理货物报关的公司,处理海关申报、查验等。
All Risks(一切险):海运保险中最全面的险别,覆盖自然灾害、意外事故、一般外来风险(如偷窃、破碎)。
海运术语虽多,但核心围绕“货物运输流程”(订舱→装船→运输→到港→提货)和“责任/费用划分”(贸易术语、提单类型),小白可先掌握FCL/LCL、FOB/CIF、提单类型、ETD/ETA、滞期费 等高频术语,后续再逐步深入细节。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