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RT是什么?外贸人如何避开运费陷阱?
上周三凌晨,深圳盐田港的货代突然打来电话:“王总,您客户那票去洛杉矶的机械配件,仓库称重超了3吨,船公司要按RT加费,总运费得加3.2万人民币。”我盯着电脑里客户确认的装箱单——明明写着“总重12吨,体积28CBM”,怎么会超重?赶到仓库复核才发现,客户把“毛重”写成了“净重”,实际毛重15吨,而20GP整箱的限重是18吨,但货代报价时按体积28CBM(RT=28)算的运费,现在船公司按“重量吨15”和“体积吨28”中较大的28算基础运费,却额外加收了超重费(超过12吨的部分按RT每吨120美元加费,3吨×120×7(汇率)≈25200,加上其他杂费共3.2万)。
这场风波的核心,就藏在“海运RT”这个所有外贸人天天挂在嘴边,却未必真正吃透的概念里,作为深耕国际海运12年的老兵,今天我用10个实战案例、3组航线数据,彻底讲清海运RT的底层逻辑,帮你避开90%的运费陷阱。
一、海运RT:不是“吨”,是“谁大算谁”的计费密码
RT,全称Revenue Ton,中文叫“计费吨”,是海运(尤其是拼箱LCL)最核心的计费单位,它的逻辑很简单:货物的“体积吨”和“重量吨”,哪个数值大,就按哪个算RT。
体积吨(CBM):1立方米(CBM)=1体积吨,比如10CBM的货物,体积吨就是10;
重量吨(MT):1公吨(1000kg)=1重量吨,比如5吨的货物,重量吨就是5;
RT=max(体积吨,重量吨)——这就是货代报价单上“USDxx/RT”的真实含义。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上周帮义乌一家饰品厂核算去汉堡的运费,150箱耳环,每箱尺寸50×40×30cm(0.06CBM),毛重8kg,总重=150×8kg=1.2吨,总体积=150×0.06=9CBM,这时候体积吨9>重量吨1.2,RT=9,按欧洲线拼箱120欧元/RT算,运费=9×120=1080欧元,时效38天(上海-汉堡直航),如果客户只看重量1.2吨,以为运费1.2×120=144欧元,那就要吃大亏了——这就是没搞懂RT的典型代价。
二、轻货vs重货:RT计算的“分水岭”
在海运里,货物被分为“轻货”和“重货”,划分标准就是体积吨和重量吨的比例,而RT的计算结果直接取决于这个比例,行业默认的临界点是“1CBM=167kg”(即1体积吨=0.167重量吨),超过这个比例就是重货,反之是轻货。
案例1:轻货(服装)的RT计算
广州某服装厂出口1000件羽绒服到洛杉矶,纸箱包装,每箱20件,尺寸60×50×40cm(0.12CBM),毛重12kg/箱。
- 总箱数=1000÷20=50箱
- 总重量=50×12kg=0.6吨(重量吨=0.6)
- 总体积=50×0.12=6CBM(体积吨=6)
- 体积吨6>重量吨0.6,RT=6
- 美西基本港拼箱参考价85美元/RT,运费=6×85=510美元,时效28天(盐田-洛杉矶)。
案例2:重货(机械零件)的RT计算
苏州某机械厂出口80台电机到汉堡,木箱包装,每箱尺寸40×30×30cm(0.036CBM),毛重80kg/箱。
- 总重量=80×80kg=6.4吨(重量吨=6.4)
- 总体积=80×0.036=2.88CBM(体积吨=2.88)
- 重量吨6.4>体积吨2.88,RT=6.4
- 欧洲基本港拼箱参考价140欧元/RT,运费=6.4×140=896欧元,时效36天(宁波-汉堡)。
关键提醒:不同货代可能用不同的“体积重换算标准”,比如部分东南亚航线会用“1CBM=200kg”,如果按这个标准,上面电机的体积吨=2.88×200=576kg=0.576吨,依然小于重量吨6.4,RT还是6.4;但如果是轻货,比如1CBM=200kg,体积吨会变大,RT可能更高,所以订舱前一定要和货代确认:“体积吨和重量吨的换算比例是多少?”
三、最容易踩坑的3个RT误区,我见过太多客户因此赔钱
误区1:只看“单价低”,忽略RT计算基础
去年有个东莞客户,对比两家货代的欧洲线报价:A货代报110欧元/RT,B货代报105欧元/RT,客户选了B,结果提单出来,运费比A贵了200欧元,原因是A货代按1CBM=167kg算体积吨,B货代按1CBM=200kg算,客户的货物是泡货(体积大),B的体积吨更高,RT=体积吨×200kg标准,最终总价=105×(体积吨B)>110×(体积吨A)。
误区2:整箱货物忽略“RT超重费”
整箱通常按“箱”计费(如20GP/40HQ),但如果货物超重,船公司会按RT加收超重费,比如美西航线20GP限重18吨,若货物实际毛重22吨,超重4吨,船公司会按“超重部分×RT单价”收费,参考价120美元/RT,额外费用=4×120=480美元,很多客户以为整箱“一口价”,结果到港后被加收费用,就是忽略了整箱也可能涉及RT。
误区3:测量体积时“四舍五入”太随意
货物包装的长×宽×高,必须精确到厘米,不能估算,比如一个纸箱实际尺寸58×42×33cm(0.58×0.42×0.33=0.078CBM),客户图省事写成“60×40×30cm”(0.072CBM),100箱就少算0.6CBM,RT少算0.6,到港后船公司复尺,按实际体积收费,还要加罚10%的差额,里外里多花0.6×120×1.1=79.2欧元。
四、用RT优化运费成本:3个实战技巧,帮你少花20%运费
技巧1:拼箱vs整箱,用RT算临界点
20GP通常可装28-30CBM(体积吨)或18-20吨(重量吨),40HQ可装60-65CBM或22-25吨,如果货物的RT接近整箱装载量,算一笔账:
比如去美西的货物,拼箱RT=25(体积吨25),拼箱单价100美元/RT,总运费=25×100=2500美元;同期20GP整箱报价2200美元,此时选整箱,直接节省300美元。
技巧2:重货拆分,降低单票RT
重货(如金属制品)若单票重量远超体积,可拆分多票出运,比如一票货物重量15吨,体积5CBM,RT=15,运费15×130=1950欧元;拆成3票,每票5吨,体积1.67CBM,每票RT=5,3票总运费=3×5×130=1950欧元?不对!部分货代对小票货物有最低收费(如最低1RT起算),若单票重量<1吨,RT按1算,反而更贵,所以拆分前先问货代:“最低收费是多少RT?”
技巧3:利用“泡重比”调整包装
轻货(泡货)可通过压缩包装减少体积,降低RT,比如家纺客户的被子,用真空袋包装后,体积能减少40%,假设原体积100CBM,RT=100,压缩后60CBM,RT=60,运费直接省40×单价。
五、2024年主流航线RT参考价格&时效(拼箱),新手直接套用
航线 | 基本港 | RT单价(参考) | 体积吨/重量吨换算 | 时效(天) | |
美西 | 洛杉矶/长滩 | 85-110美元 | 1CBM=167kg | 25-30 | |
美东 | 纽约/萨凡纳 | 130-160美元 | 1CBM=167kg | 35-40 | |
欧洲基本港 | 汉堡/鹿特丹 | 120-150欧元 | 1CBM=167kg | 35-40 | |
欧洲内陆点 | 慕尼黑/里昂 | 160-190欧元 | 1CBM=167kg | 40-45 | |
东南亚 | 新加坡/巴生 | 50-70美元 | 1CBM=200kg | 15-20 | |
中东 | 迪拜/杰贝阿里 | 90-120美元 | 1CBM=167kg | 28-35 |
备注:以上价格不含燃油附加费(BAF)、货币贬值附加费(CAF)等,旺季(如8-10月美西、春节前东南亚)价格可能上涨30%-50%,时效延长5-7天。
评测:海运RT——外贸人必须掌握的“运费计算器”
海运RT绝非简单的“吨”,而是国际海运的“计费灵魂”,它像一把精准的尺子,量出轻货与重货的成本差异,也像一面镜子,照出外贸人对物流细节的掌控力,从85美元/RT的美西轻货到150欧元/RT的欧洲重货,从体积吨与重量吨的博弈到整箱超重的RT附加费,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影响最终利润。
掌握RT的核心是记住:“谁大算谁”(体积吨vs重量吨),并养成3个习惯——问货代换算标准、精确测量货物体积重量、对比整箱/拼箱的RT临界点,对资深外贸人,RT是成本优化的工具,通过调整包装、拆分货物、选择航线,让每一个RT都花在刀刃上。
2024年的海运市场依然波动,唯有吃透RT,才能在“低价竞争”和“成本失控”之间找到平衡,你省下的每1个RT,都是纯利润。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