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出口需哪些合规认证与运输要求?

**一、中国国内出口监管要求

锂电池属于危险品(联合国编号UN3480/UN3090等),出口需遵守中国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规定:

**法定检验与海关申报

锂电池出口需哪些合规认证与运输要求?

法检目录:锂电池(包括锂原电池、锂离子电池)已被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出口前需向海关申请出境货物通关单,需提供产品检测报告(如UN38.3测试报告)、生产企业资质等。

海关申报:需如实申报商品编码(如8507.6000)、电池类型(锂离子/锂金属)、容量、额定电压等信息,确保与随附文件一致。

**生产企业资质与标准

- 需符合中国国家标准(如GB/T 18287《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GB 31241《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要求》),部分品类需通过CQC(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自愿性认证。

- 若出口电池为新能源汽车配套,还需符合汽车行业标准(如GB/T 3148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二、国际运输安全要求

锂电池运输需符合联合国《关于危险货物运输的建议书》(TDG)及各运输方式的具体规则(空运IATA DGR、海运IMDG Code、陆运ADR):

**UN38.3测试

- 所有锂电池(包括电芯、电池组)出口前必须通过UN38.3测试(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8.3节),验证电池在振动、冲击、高低温、短路、挤压等极端条件下的安全性,需提供由第三方实验室出具的测试报告。

**文件与包装要求

MSDS/SDS:需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SDS),注明电池类型、危险特性、急救措施等。

运输文件:空运需提供《空运危险品申报单》(DGD),海运需提供《危险货物申报单》;若为“限制性物品”运输(如电池单独运输 vs. 安装在设备中),需明确标注运输名称(如“锂离子电池,UN3480,Class 9”)。

包装:需使用UN认证包装(如UN 1490纸箱),包装需防短路(如用绝缘材料隔离电芯),外箱需粘贴9类危险品标签、UN编号、收货人信息等。

三、主要进口国/地区认证与合规要求

不同国家对锂电池的安全、环保、电磁兼容等有强制或自愿性要求,需提前办理认证:

**欧盟

CE认证:需符合低电压指令(LVD, 2014/35/EU)和电磁兼容指令(EMC, 2014/30/EU),部分品类需加贴CE标志。

新电池法规(EU 2022/1436)(2023年重点新规):

过渡期要求:2022年7月生效,2023年7月1日起,出口欧盟的便携式电池需提供碳足迹声明;2024年1月起,动力电池需标注碳足迹信息;2027年全面实施碳足迹标签。

化学限制:2023年起,电池中汞、镉含量限值进一步收紧,新增对六价铬、铅的限制;禁止使用冲突矿产(如刚果(金)周边国家的钴)。

回收与标签:电池需加贴二维码标签,标注容量、生产商信息及回收标识,出口企业需在欧盟注册“电池护照”(Battery Passport)。

REACH/RoHS:需符合REACH法规高关注度物质(SVHC)限制(如铅、镉≤0.1%)及RoHS 2.0指令对重金属和阻燃剂的要求。

**美国

UL认证:电池需通过UL 1642(锂原电池)或UL 2054(锂离子电池组)安全认证,部分州(如加州)要求通过能效认证(CEC)。

CPSC监管:儿童产品配套电池需符合《消费品安全法》,禁止小尺寸纽扣电池(直径<32mm)存在吞咽风险,需提供防误吞包装证明。

FCC认证:若电池集成无线功能(如蓝牙、Wi-Fi),需通过FCC电磁兼容测试。

**其他主要市场

日本:需通过PSE认证(圆形PSE标志,针对特定电气产品),符合JIS C 8714《便携式锂离子电池安全标准》。

韩国:需通过KC认证(原EK认证),符合KS C IEC 62133标准,电池组需标注韩语安全警示。

东盟:泰国需TIS认证,马来西亚需SIRIM认证,印尼需SNI认证,均以IEC 62133为基础标准。

**三、2023年新规重点变化

1、欧盟新电池法规过渡期启动:碳足迹声明、化学物质限制、回收标签等要求逐步生效,出口企业需提前布局碳足迹核算(如使用LCA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并注册欧盟电池护照。

2、中国海关“智能验关”升级:2023年起,锂电池出口可通过“两步申报”“提前申报”等模式提速通关,但需确保申报数据与检测报告、运输文件一致,避免因信息不符被查验滞留。

3、国际航空运输限制收紧:IATA DGR 64版(2023年1月生效)明确:单个包裹内锂电池净重在空运中不得超过35kg,且禁止客机运输超过100Wh的锂离子电池组(仅限货机)。

**四、企业合规建议

1、提前适配新规:针对欧盟碳足迹要求,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LCA评估,建立电池材料溯源体系(尤其是钴、锂等关键矿产)。

2、文件标准化:确保UN38.3报告、MSDS、认证证书等文件在有效期内,且与出口品类、规格完全匹配。

3、供应链管理:选择通过ISO 17025认证的实验室进行检测,与具备危险品运输资质的货代合作,避免因包装或运输不合规导致退运。

如需具体国家/品类的详细要求,建议结合产品特性咨询海关特管处、第三方认证机构(如SGS、Intertek)或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