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柜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降低损失?

博主:恩宠恩宠 昨天 9 0条评论

**一、什么是“甩柜”?

“甩柜”(Container Roll-off/Omitted)是行业通俗说法,专业术语称为“集装箱漏装”,指船公司在实际装载货物时,因舱位不足、船舶调度等原因,放弃运载已确认订舱的集装箱,导致货物无法按原计划出运的情况

甩柜是什么原因?如何处理降低损失?

简单理解:货主已向船公司订舱并拿到订舱确认(SO),但货物在码头被“留下”,未装上预定船舶,需延迟至后续航次出运。

**二、“甩柜”的常见原因

船公司甩柜的核心逻辑是“优先保障船舶满载率和运营效率”,具体原因包括:

1.舱位供需失衡(最主要原因)

旺季超售:海运旺季(如欧美圣诞季、中国春节前)货物激增,船公司为提高装载率,可能接受超过实际舱位的订舱(类似航空公司超售机票),实际装船时只能“甩柜”。

临时加舱/减舱:船舶因港口拥堵、天气等原因调整航线或舱位,导致原订舱位被取消。

**船舶调度与时效压力

前序港口延误:船舶在之前的港口靠泊时间延长,导致后续港口可用装船时间缩短,为保证船期,船公司会优先装载“紧急货物”(如高运费、短航程货物),甩下低优先级柜子。

船舶满载限制:船舶载重吨或舱位容积有限,若实际货物重量/体积超过船舶 capacity,会按“先到先得”或“运费优先级”甩柜。

**货物或单证问题

报关/商检延误:货物未在截单、截关时间前完成报关,船公司为不延误开船,会直接甩柜。

货物申报异常:如危险品未如实申报、超重超尺寸未提前确认,船公司可能拒绝装载(避免安全风险或额外成本)。

**船公司“选择性装载”

- 船公司可能优先装载高运费货物(如危险品、冷藏货)或长期合作大客户的货物,甩下低运费、小客户的柜子。

**三、“甩柜”对货主的影响

甩柜直接导致货物延迟出运,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交期延误:错过客户订单约定的交货时间,面临违约风险(如罚款、客户取消订单)。

额外成本:产生滞港费、仓储费、改单费(如提单、报关单修改)、集装箱滞箱费等。

资金占用:货物延迟到港,导致回款周期拉长,影响现金流。

客户信任危机:频繁延误可能导致客户流失。

**四、“甩柜”后该怎么办?

一旦确认被甩柜,需分步骤快速处理,减少损失:

Step 1:核实甩柜信息,明确责任方

联系货代/船公司:第一时间通过订舱代理或船公司确认是否被甩柜,索要书面甩柜通知(注明原因、原船名航次、预计改配航次)。

判断责任:若因船公司舱位问题甩柜,船公司需安排后续航次;若因货主报关延误、申报错误,则责任在货主,需自行承担后果。

Step 2:根据货物紧急程度处理

紧急货物(如近交期)

改配其他船公司:立即查询同期其他船公司的舱位,优先选择直达船或更快的中转方案,避免二次延误(需支付加急订舱费)。

考虑替代运输方式:若海运时效不足,可部分货物转空运(成本高,但能保证交期)。

非紧急货物

等待下一航次:船公司通常会优先将甩柜货物安排至下一水船(需确认新船期和舱位,避免再次被甩)。

**Step 3:处理单证与费用

报关单修改:若已报关,需联系海关删除原报关单,重新申报新船期(改单费约100-500元/票)。

舱单/提单修改:通知船公司更新舱单信息,后续提单需体现新船名航次。

费用协商:因船公司责任导致的甩柜,可要求减免滞箱费、仓储费;若货代未提前预警,可协商分担部分损失。

Step 4:及时通知客户,降低违约风险

- 立即向客户说明甩柜情况、新的预计到港时间,并提供船公司甩柜通知作为证明,争取客户谅解(如申请延迟付款、修改合同交期)。

Step 5:保留证据,必要时索赔

- 若因船公司过失(如无合理理由甩柜、未提前通知)导致重大损失(如客户取消订单),可依据订舱合同向船公司索赔(但实际中船公司常以“不可抗力”“舱位最终解释权”为由免责,索赔难度较高,需提前在合同中明确责任条款)。

**五、如何预防“甩柜”?

甩柜难以完全避免,但可通过以下措施降低概率:

**提前规划,避开旺季高峰

- 海运旺季(如每年6-11月欧美线)提前2-4周订舱,避免临期抢舱位(船公司更倾向甩临期订舱的柜子)。

**选择靠谱的船公司与货代

船公司:优先选择运力稳定、信誉好的船公司(如马士基、中远海运、地中海航运等),其舱位保障能力更强,甩柜概率低。

货代:选择有一级订舱权、与船公司关系紧密的货代(非“黄牛货代”),他们能优先拿到舱位,且在甩柜后有更强的协调能力。

**如实申报,避免单证问题

- 货物信息(重量、体积、品名、危险品等级)如实申报,避免因“货不对单”被船公司拒绝装载。

- 提前完成报关:在截关日前1-2天完成报关,预留缓冲时间应对突发问题(如查验)。

**分散风险,避免“赌船”

- 同一批次货物分不同船公司、不同航次订舱(如60%走A船公司,40%走B船公司),降低全损风险。

5.与船公司/货代保持高频沟通

- 订舱后,定期向货代确认舱位状态(是否“实舱”),临近截关前再次核实船舶动态,若发现舱位紧张,及时协商优先保障。

“甩柜”本质是海运资源供需矛盾的产物,货主需通过“提前预防+快速应对”降低影响,核心是:旺季早订舱、选对合作伙伴、及时沟通,同时做好延误预案(如允许客户延迟交期、预留缓冲库存),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