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快递为什么总被扣货?7大原因及解决办法

博主:画棠画棠 今天 12 0条评论

细节1:禁运品/敏感品未识别或错报,直接扣货+罚款

国际快递为什么总被扣货?7大原因及解决办法

为什么重要?

国际快递对“禁运品”(绝对禁止运输)和“敏感品”(需特殊资质或申报)有严格界定,很多人因不了解而误寄,导致货物在起运地被拦截、目的国海关扣货,甚至面临法律追责。

常见误区

- 以为“普通物品”就能寄:比如食品(含肉类、水果)、药品(含精神类成分)、化妆品(含酒精/高压气体)、电子产品(带电池)等,看似日常,实则多数国家将其列为“敏感品”,需提前申请检疫或特殊清关;

- 隐瞒“仿牌、侵权物品”:如假包、假鞋、盗版软件,一旦被海关查出商标侵权,货物会被没收,还可能面临品牌方起诉(赔偿金额可达数万美元);

- 误寄危险品:如锂电池(未单独绝缘)、打火机、酒精喷雾等易燃易爆品,可能引发运输事故,快递公司会直接罚款并追责发件人。

不注意的后果

货物被销毁/退运(退运费用可能是运费的2-3倍),发件人被快递公司拉黑,情节严重者(如寄危险品)承担刑事责任。

正确做法

- 发货前查阅《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危险品规则》,或咨询物流公司确认“禁运品清单”;

- 敏感品(如食品、药品)需提前确认目的国检疫要求(如美国FDA认证、欧盟CE认证),并按规定提供检测报告;

- 绝对不寄仿牌、侵权、危险品,如实申报物品性质。

细节2:清关文件不完整/不准确,货物卡在海关“无限期滞留”

为什么重要?

国际快递清关需提交商业发票、形式发票、装箱单等文件,信息错误或缺失会导致海关无法审核,货物滞留海关仓库,产生高额仓储费(部分国家每天仓储费高达数百元)。

常见错误

- 商业发票信息不全:未注明“品名、数量、单价、总价、HS编码、原产国、用途”(如只写“日用品”,未具体到“洗发水1瓶”);

- HS编码错误:HS编码是海关归类货物的依据,选错编码可能导致税率错误或被判定为“申报不实”(如将“纯棉T恤”错归为“化纤T恤”);

- 漏填“原产地”:部分国家对原产地有特殊关税政策(如中美贸易战中的加征关税商品),未标注可能被按高税率征税或扣货。

不注意的后果

货物滞留海关3-6个月后被强制销毁,发件人需支付仓储费+销毁费,收件人无法收货。

正确做法

- 个人物品提供“形式发票”(注明“Personal Effects”),商业货物提供“商业发票”,多件货物附加“装箱单”;

- HS编码通过“目的国海关官网”或“世界海关组织HS编码数据库”查询,确保与物品匹配;

- 委托专业货代或物流公司协助审核文件,避免低级错误。

细节3:包装不符合运输标准,货物破损+泄露被扣留

为什么重要?

国际运输经历多次装卸、中转(如飞机颠簸、卡车震动),包装不当会导致货物破损,若内容物泄露(如液体、粉末),还可能被海关判定为“危险品”扣留。

常见问题

- 易碎品(玻璃、电子产品)仅用普通纸箱,未用泡沫、气泡膜、木箱加固,运输中摔碎;

- 液体(化妆品、酒水)未密封(如用普通瓶盖,未缠胶带+塑封),导致渗漏污染其他货物,被整批扣留;

- 使用旧纸箱(残留旧地址标签)或纸箱强度不足(装重物时纸箱破损),导致地址混淆或货物散落。

不注意的后果

货物破损无法使用,快递公司仅按“运费倍数”赔偿(如DHL默认赔偿上限50美元),若污染其他货物,还需承担第三方损失。

正确做法

- 易碎品:用气泡膜包裹3层+泡沫板隔离+硬纸箱+木箱(精密仪器需打木箱),外贴“易碎品”标签;

- 液体:用防漏瓶(如螺旋盖+胶塞)+密封袋(扎紧袋口)+防震材料,外箱注明“Liquid, Fragile”;

- 重物(>20kg):用五层瓦楞纸箱+打包带加固(十字交叉打包),避免纸箱变形;

- 避免使用旧箱,用新箱并清除所有旧标签,地址标签用防水笔书写或打印后塑封。

细节4:忽视目的国特殊政策,货物因“不合规”被直接销毁

为什么重要?

各国海关有独特的进口政策(如检疫、认证、标签要求),不提前了解,货物即便清关文件齐全,也可能因“不符合当地规定”被拒入。

典型案例

澳大利亚:木质包装(如木箱、木托盘)未标注“IPPC标识”(国际植物保护公约),会被海关强制熏蒸(费用约200美元/件),无标识则直接销毁;

欧盟:进口电子设备(如手机、灯具)需“CE认证”,玩具需“CE-EN71认证”,无认证货物会被扣留,需补办认证(耗时3-6个月)或销毁;

日本:2023年起实施“逆算关税”,若申报价值低于日本海关系统的“商品基准价”,会被按基准价补征关税(如申报100美元的包,海关按300美元基准价征税);

中东国家(如沙特、阿联酋):收件人需提供“清关代理信息”,个人无代理无法清关,货物直接退回。

不注意的后果

货物被目的国海关销毁或退运,发件人承担往返运费+销毁费(部分国家销毁费高达货物价值的50%)。

正确做法

- 发货前通过“目的国海关官网”或“中国贸促会海外服务平台”查询特殊政策(如检疫、认证、标签要求);

- 敏感国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提前联系当地清关代理,确认清关所需文件;

- 木质包装必须由正规厂家加工,确保有IPPC标识(如“HT”热处理标识)。

细节5:申报价值/用途填写不当,关税暴增或被疑“走私”

为什么重要?

申报价值和用途直接影响海关征税和清关速度:填错可能被认定为“低报逃税”或“高报骗保”,引发海关调查。

常见错误

个人物品写成商业用途:如留学生寄行李标注“Commercial Goods”,海关按商业报关,收件人需支付关税+增值税(税率通常15%-30%),而个人物品(注明“Personal Effects”)可能免税或低税;

申报价值过低:如1000美元的手表申报50美元,海关系统比对后认定“低报”,扣货调查(耗时1-3个月),并处以申报价值1-5倍罚款;

申报价值过高:如500元的衣服申报500美元,收件人需按500美元缴纳关税(多交数倍费用),甚至被怀疑“洗钱”。

不注意的后果

收件人拒付高额关税,货物退运;或被海关判定“走私”,发件人面临刑事调查(如申报价值远低于实际价值,且数量较大)。

正确做法

- 个人物品标注“Personal Effects, Used, No Commercial Value”,附购物小票(证明自用);

- 商业货物按“实际采购价+运费”申报,避免低于成本价(如进货价100美元,申报80美元可能被查);

- 申报价值与货物重量、品类匹配(如1kg的奢侈品包申报100美元,明显不合理),必要时提供采购合同作为证明。

细节6:收件人信息错误/不完整,货物无法派送+退运

为什么重要?

国际快递需精准的收件人信息(姓名、电话、地址、邮编),任何一项错误都可能导致货物无法送达,滞留仓库产生费用。

常见问题

地址不详细:如只写“美国纽约市XX街”,未写门牌号、公寓号,快递员无法派送,货物滞留当地仓库(每天仓储费约10-50美元);

邮编错误:邮编决定派送区域,错误可能导致货物被送到其他城市,甚至其他国家(如美国邮编“90001”错写“90010”,可能从洛杉矶送到另一个州);

电话非本地号码:如收件人在英国,留中国手机号,快递员无法联系(国际漫游可能关机),货物滞留海关,30天后自动退运。

不注意的后果

货物退运,发件人支付退件运费(通常是原运费的2倍)+仓储费,且退运货物可能因“进口未申报”被中国海关征税。

正确做法

- 地址需详细到“国家-州/省-城市-街道-门牌号-公寓号”(如“USA, California, Los Angeles, 123 Main St, Apt 4B”);

- 邮编通过“目的国邮编查询网站”(如美国USPS邮编查询)确认,确保与城市匹配;

- 提供收件人本地电话(如英国+44开头,美国+1开头),并注明备用联系人(如亲友电话)。

细节7:未买保险或选错物流渠道,丢件破损“维权无门”

为什么重要?

国际运输中货物丢失、破损概率虽低,但一旦发生,无保险或选错渠道可能导致“全额损失”。

常见误区

贵重物品不买保险:如寄奢侈品包、电子产品(价值1万美元),未买保险,货物丢失后快递公司仅按“每公斤20美元”赔偿(约200美元),损失9800美元;

为省钱选“三无货代”:低价货代可能“偷换渠道”(如承诺DHL却走邮政小包)、无清关能力(货物被扣后不协助处理),甚至卷货跑路;

敏感品走普货渠道:如带电池的手机走普通空运,被航空公司查出后扣留,货代不承担责任。

不注意的后果

货物丢失/破损后无法索赔,或维权耗时6个月以上(跨境纠纷处理难度大),最终不了了之。

正确做法

- 贵重物品(价值>2000元)购买保险,保险费通常为申报价值的1%-3%,需在发货时声明并支付保费;

- 选择有资质的物流公司(如DHL、FedEx官方代理,或口碑货代),要求提供“运输单号”和“清关承诺”;

- 敏感品(食品、药品、带电池产品)走“专线渠道”(如食品专线、电池专线),这类渠道有特殊清关资质,通过率更高。

跨国运输环节多、政策杂,任何一个细节疏忽都可能导致“货财两空”,发货前务必:确认物品是否合规→核对清关文件→加固包装→了解目的国政策→如实申报→核对收件人信息→选择靠谱渠道+保险,若不确定,宁可多花1小时咨询专业货代,也不要因“想当然”埋下风险隐患——毕竟,货物被扣、退运的代价,远比前期准备的时间成本高得多!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