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出口报关如何合规?流程及资料有哪些?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产业的核心部件,出口需求持续增长,但因其属于危险品(UN3480锂离子电池/UN3090锂金属电池),出口报关涉及严格的合规要求,本文结合最新海关政策与实操经验,从资料准备、报关流程、问题解决、注意事项四大维度,为企业提供可落地的出口指南,助力规避风险、高效通关。

锂电池出口报关如何合规?流程及资料有哪些?

一、报关前核心准备:明确产品属性与合规前提

锂电池出口的首要步骤是确认产品分类与合规资质,避免因“属性不清”导致后续流程卡壳。

明确产品危险品分类与UN编号

锂电池需根据电芯类型、能量密度、是否含设备确定UN编号:

纯锂电池(未安装在设备中):UN3480(锂离子电池)、UN3090(锂金属电池),属于9类危险品(杂项危险品);

电池与设备一起包装(未安装):UN3481(锂离子电池与设备)、UN3091(锂金属电池与设备);

电池安装在设备中:UN3481(锂离子电池安装在设备中)、UN3091(锂金属电池安装在设备中)。

注意:若电池能量密度>100Wh(锂离子电池)或锂含量>1g(锂金属电池),需额外标注“Limited Quantity”(限量运输)或“Excepted Quantity”(例外数量),具体标准参考《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IMDG Code)。

确认出口企业资质

生产企业:需具备《进出口货物收发货人备案》,若为危险品生产企业,需完成危险品生产企业登记(向属地应急管理部门申请);

贸易企业:若委托代理报关,需提供代理报关委托书(电子委托可通过“单一窗口”办理),并确保生产企业已完成危险品相关资质备案。

二、锂电池出口报关必备资料清单(含获取途径)

锂电池报关资料分为基础资料、危险品专项资料、特殊场景补充资料三类,缺一不可,以下为详细清单及实操要点:

(一)基础报关资料(所有出口货物通用)

1、商业发票(Commercial Invoice)

- 内容需包含:买卖双方名称地址、货物名称(需注明“锂电池”及型号)、数量、单价、总价、币制、贸易术语(如FOB、CIF)。

注意:若为样品出口,需标注“Sample Only, No Commercial Value”,避免海关质疑货值。

2、装箱单(Packing List)

- 需详细列明:每个包装件的毛重、净重、体积、电池数量(按“个”或“组”统计)、包装方式(如“纸箱,每箱20个电池”)。

3、报关单(Customs Declaration Form)

- 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https://www.singlewindow.cn)在线填写,商品编码需准确(如8507600000“锂离子蓄电池”),监管方式选择“一般贸易”(0110)或对应监管代码。

4、外贸合同(Sales Contract)

- 需包含买卖双方签章、交货期、付款方式、违约责任等条款,与发票金额、数量一致。

(二)危险品专项资料(锂电池核心合规文件)

1、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作用:说明锂电池的理化特性、危险类别、安全运输要求,是船公司、海关、目的国清关的核心依据。

要求:需符合国际通用标准(如GHS Rev.9版),包含16项内容(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危险性概述、成分信息、急救措施等),由专业机构(如SGS、Intertek)或生产企业技术部门出具,并标注“For Transport”版本。

2、危包证(危险品包装使用鉴定结果单)

作用:证明包装容器符合危险品运输安全要求,是海关放行、船公司接货的“通行证”。

获取流程

① 生产企业向属地海关(工业品检验科)申请,提交《危险品包装使用鉴定申请表》;

② 提供包装性能单(由包装生产企业向海关申请,证明包装材质、强度合规);

③ 海关现场核查包装与货物匹配性,合格后出具危包证(有效期1年)。

3、UN38.3测试报告

作用:证明锂电池通过联合国《试验和标准手册》第38.3节规定的12项安全测试(高度模拟、热测试、振动、冲击、短路等),是锂电池出口的“安全身份证”。

获取途径:委托第三方实验室(如TÜV、UL、中国赛宝实验室)检测,测试周期约2-4周,报告有效期通常为1-2年(具体以实验室规定为准)。

4、电池备案书(部分口岸要求)

适用场景:广州、深圳等口岸要求锂电池出口前办理“电池产品备案”,需通过“海关总署进出口电池产品备案系统”提交申请,提供产品说明书、UN38.3报告、生产企业资质等,审核通过后获取备案书(有效期1年)。

5、DG Form(危险品申报单)

- 即“Dangerous Goods Declaration”,由船公司或货代提供模板,需填写:UN编号(如UN3480)、危险品类别(9类)、包装类别(Ⅱ类或Ⅲ类,根据电池能量密度确定)、应急联系电话等,需发货人盖章确认。

(三)特殊贸易场景补充资料

出口退税:需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出口收汇核销单(无纸化通关可省略);

暂时进出口:如参展样品,需提供《暂时进出境货物报关单》及担保文件;

第三方贸易:若收货人与付款人不一致,需提供“第三方付款声明”,说明原因并由买卖双方签章。

三、锂电池出口报关全流程步骤(附时间节点)

锂电池报关流程分为订舱申报→口岸报关→查验配合→放行运输四阶段,需严格按顺序推进,避免因环节颠倒导致延误。

阶段1:订舱与危险品申报(提前7-10天)

操作步骤

1. 向船公司或货代提供危包证、MSDS、UN38.3报告,确认船公司是否承接锂电池(部分船公司对9类危险品舱位有限制,需提前预订);

2. 提交DG Form及包装照片(需显示危险品标签、UN编号),船公司审核通过后出具“订舱确认书”(SO);

3. 若为空运,需额外提供“空运危险品申报单”(Shipper's Declaration for Dangerous Goods),并确认航空公司是否接受锂电池(如国泰航空、汉莎航空对纯电池货物限制较严)。

时间节点:建议开船前10天完成订舱,避免临近截单期因资料问题无法上船。

阶段2:口岸报关(开船前3-5天)

操作步骤

1. 通过“单一窗口”录入报关单信息,上传商业发票、装箱单、合同、危包证、MSDS等电子资料;

2. 海关审单(1-2个工作日):若系统提示“人工审单”,需准备纸质资料提交现场海关,重点核对商品编码、危险品类别、包装合规性;

3. 缴纳关税/增值税(若适用):锂电池出口通常免征出口关税,但需确认商品编码是否属于退税范围(如8507600000退税率13%)。

注意:若货物从非生产企业属地口岸出口,需提前办理“属地查验+口岸验放”手续,由属地海关出具《出境货物换证凭条》,口岸海关凭条放行。

阶段3:海关查验配合(概率约10%-20%)

查验触发原因:商品编码归类争议、危险品标签不符、申报数量与实际差异等。

配合要点

1. 提前准备货物标签实物、包装性能单、UN38.3测试报告原件,供海关核对;

2. 若海关质疑“电池容量与申报不符”,可提供电池规格书(需标注额定容量、能量密度);

3. 包装需符合IMDG规则:外包装需贴9类危险品标签(白底红色火焰图案)、UN编号(如“UN3480”)、正确运输名称(如“LITHIUM ION BATTERIES”),标签需牢固、清晰,避免模糊或脱落。

阶段4:放行与运输(1个工作日内)

- 海关审单通过且查验无异常后,出具“报关单证明联”,企业可凭此办理退税;

- 危险品运输需委托有危险品运输资质的物流公司,车辆需悬挂危险品标牌(9类),驾驶员需持“危险品运输从业资格证”,运输路线需提前向交管部门备案。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附案例)

锂电池报关中易出现“资料缺失”“查验争议”“目的国清关障碍”三大问题,以下为针对性解决方案:

问题1:危包证办理周期长,赶不上船期

原因:危包证需生产企业向属地海关申请,涉及包装性能检测、使用鉴定,常规周期约20-30天,若资料不全可能延长至45天。

解决方案

- 提前3个月启动办理:包装性能单可由包装厂提前申请(周期7天),生产企业拿到性能单后立即申请使用鉴定;

- 借用合规包装:若自有包装未备案,可采购已通过海关认证的包装厂产品(如深圳裕同包装),使用其包装性能单办理危包证(周期可缩短至10天)。

问题2:海关查验时质疑“UN38.3报告有效性”

案例:某企业出口锂电池时,海关发现UN38.3报告未包含“热滥用测试”(UN38.3第3.3节要求),判定报告无效,货物被扣。

解决方案

- 选择CNAS认可实验室:如SGS、华测检测(CTI),确保报告包含12项全测试(高度模拟、热测试、振动、冲击、短路、挤压、过度充电、强制放电等);

- 报告标注“For Transport”:避免使用“仅用于国内销售”的测试报告,国际运输需明确标注“Complies with UN38.3 for Transport”。

问题3:目的国清关时因“认证缺失”无法提货

案例:某企业出口锂电池至欧盟,因未办理CE认证(需符合EN 62133标准),货物到港后被德国海关扣留,产生滞港费3000欧元/天。

解决方案

- 提前办理目的国强制认证:欧盟需CE认证、美国FCC认证、日本PSE认证、韩国KC认证,认证周期约4-6周,需提前规划;

- 提供“清关资料包”:向客户提供目的国语言的MSDS(如欧盟需德语/英语双语)、认证证书扫描件,避免客户因资料不全无法清关。

五、出口注意事项与风险提示(避免“隐性坑”)

包装合规:细节决定成败

内包装:每个电池需独立绝缘(用防静电气泡袋包裹,或正负极贴绝缘胶带),避免短路;电池与设备一起运输时,需固定在设备内部,防止晃动;

外包装:使用UN认证的纸箱(印有“UN”标识及包装代码,如“4G/Y145/S”),单箱毛重不超过30kg(空运)或50kg(海运),箱面需标注“此面向上”“堆码极限”等图示。

运输方式选择:海运vs空运

海运:成本低、舱位相对充足,适合大批量货物,但需注意船公司“危险品截单期”(通常为开船前48小时);

空运:速度快,但限制多:纯电池货物(未安装在设备中)仅部分航空公司承接,且单个电池能量不超过100Wh(如手机电池),备用电池需单独包装,数量不超过2块/人。

政策动态跟踪:避免“合规过时”

- 关注海关总署公告:如2023年第70号公告要求锂电池出口需“属地检验+口岸验放”,企业需确保生产地海关已完成检验检疫;

- 跟踪目的国政策:如欧盟《新电池法规》(2027年生效)要求电池需标注碳足迹、电子标签,出口前需提前调整产品设计。

锂电池出口报关的核心是“合规”——从资料准备到运输包装,每个环节需严格遵循危险品管理规范,企业可建立“资料清单检查表”(附本文资料清单),确保申报前逐项核对;同时与专业货代、第三方检测机构合作,提前规避目的国清关风险,随着新能源产业全球化加速,合规能力将成为锂电池企业出口竞争力的关键,需长期重视、动态优化。

附:锂电池出口资料自查表(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口岸要求调整,建议咨询属地海关或专业报关行)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