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海运POD?运费如何计算?

**一、POD 是什么意思?

POD 的全称是“Port of Discharge”,中文译为“卸货港”,指货物在海运航程中最终被卸下的港口。

作用:

什么是海运POD?运费如何计算?

- POD 是海运合同和提单中的关键信息,直接决定货物的最终目的地港口,也是船公司航线规划、运费定价的重要依据。

- 与 POD 对应的是POL(Port of Loading,装货港),即货物最初装载上船的港口(从上海港装货,洛杉矶港卸货,则 POL=上海港,POD=洛杉矶港)。

**二、海运运费的标准计算方式

海运运费的计算方式主要分为整箱货(FCL)拼箱货(LCL) 两大类,核心差异在于货物是否装满一个集装箱。

1. 整箱货(FCL:Full Container Load)

当货物量足够装满一个集装箱(如 20英尺小柜、40英尺大柜等)时,按“整箱”计费,运费与货物本身的重量/体积无关,仅与箱型航线 挂钩。

(1)常见箱型及计费逻辑

国际海运中主流箱型有 3 种,运费按“每个集装箱”报价(不同箱型价格不同):

20GP(20英尺普通干货箱):容积约 33 CBM(立方米),适合轻货或小批量货物;

40GP(40英尺普通干货箱):容积约 67 CBM,是最常用的箱型;

40HQ(40英尺高柜):容积约 76 CBM(比 40GP 高 30cm),适合轻泡货(体积大、重量轻的货物)。

(2)报价形式

整箱运费通常以“ALL IN 价” 呈现(含基本运费+部分附加费),

- 上海→洛杉矶(美西基本港):20GP USD 1200/箱,40HQ USD 2000/箱。

2. 拼箱货(LCL:Less than Container Load)

当货物量不足以装满一个集装箱时,需与其他货主的货物拼箱运输,运费按货物的“重量”或“体积”择大计费(即W/M 规则)。

(1)核心逻辑:W/M 规则(Weight or Measurement)

拼箱运费以“计费吨(Revenue Ton, RT)” 为单位,计费吨=货物的重量吨(Weight Ton, W)体积吨(Measurement Ton, M),取两者中较大的一个计算运费。

(2)具体计算步骤

步骤1:确定货物的重量吨和体积吨

重量吨(W):按货物实际毛重计算,单位为公吨(MT,1吨=1000公斤)

体积吨(M):按货物体积计算,国际标准为1立方米(CBM)=1体积吨(即 1 CBM=1 RT)。

*注意:部分地区(如北美)可能使用“立方英尺”换算,1 CBM≈35.315 立方英尺,1 体积吨=40 立方英尺(约 1.133 CBM),但海运主流仍以 1 CBM=1 体积吨为准。

步骤2:取“重量吨”和“体积吨”中的较大值作为计费吨

货物毛重 1.2 吨,体积 2.5 CBM → 体积吨(2.5)> 重量吨(1.2)→ 计费吨=2.5 RT。

步骤3:计算运费

运费=计费吨 × 拼箱单价(如 USD 40/RT)。

(3)举例说明

假设从上海拼箱到汉堡,报价为USD 35/RT(W/M),货物信息如下:

- 货物A:毛重 0.8 吨,体积 1.5 CBM → 体积吨(1.5)> 重量吨(0.8)→ 计费吨=1.5 RT → 运费=1.5 × 35=USD 52.5;

- 货物B:毛重 3.0 吨,体积 2.0 CBM → 重量吨(3.0)> 体积吨(2.0)→ 计费吨=3.0 RT → 运费=3.0 × 35=USD 105。

(4)特殊情况

轻泡货(体积大、重量小,如纺织品、家具):按体积吨计费;

重货(重量大、体积小,如金属、机械):按重量吨计费;

超高/超宽货物:可能加收“超长附加费”,或按实际占用舱位计算体积吨。

三、补充:海运运费的“附加费”

无论是整箱还是拼箱,报价中除了“基本运费”,通常还包含附加费(因航线、季节、政策等波动),常见的有:

燃油附加费(BAF):因油价波动调整;

货币贬值附加费(CAF):因汇率波动调整;

港口拥挤费(PSS):旺季或港口拥堵时加收;

码头操作费(THC):港口装卸货费用(分起运港 THC 和目的港 THC)。

POD:卸货港(Port of Discharge),货物最终卸下的港口;

海运运费计算

整箱(FCL):按箱型(20GP/40GP/40HQ)固定报价;

拼箱(LCL):按 W/M 规则(重量或体积择大),以“计费吨(RT)”× 单价计算。

理解这两个概念,可帮助准确核对海运报价、预估运输成本。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