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吨税如何申报计算?合规要点有哪些?

船舶吨税是我国关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国家港口权益、调节国际航运资源分配的重要税收工具,随着全球贸易复苏和我国港口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境船舶进入境内港口,船舶吨税的合规申报与缴纳成为航运企业、船舶代理机构的日常必修课,本文将从税种属性、征税对象、计算申报步骤、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等维度,为相关从业者提供一份全面、实用的操作指南,助力准确履行纳税义务,规避税务风险。

船舶吨税如何申报计算?合规要点有哪些?

一、船舶吨税的税种属性:定位与法律依据

要明确船舶吨税的性质,需从其定义和法律渊源入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法》(以下简称《船舶吨税法》)第一条,船舶吨税(以下简称“吨税”)是对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港口进入境内港口的船舶征收的一种税,从税种分类看,吨税属于行为税范畴,其征税逻辑是对“船舶进入境内港口”这一特定行为征税,而非对船舶本身的财产价值征税,因此区别于财产税;吨税仅对跨境航行行为征税,具有明显的“口岸税”特征,是我国关税制度中针对国际航运的专项税种。

核心法律依据

吨税的征收依据是2018年10月26日修订的《船舶吨税法》,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等部门发布的配套政策(如《关于船舶吨税征收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2018年第71号)),该法明确了吨税的征税范围、税率、减免政策等核心要素,为实操提供了法律框架。

二、海运船舶吨税的征税对象与范围

准确识别征税对象是合规申报的前提,根据《船舶吨税法》,吨税的征税对象、纳税人和征税范围需从以下维度明确:

(一)核心征税对象:“境外进入境内”的船舶

吨税的征税对象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港口进入境内港口的船舶,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来源地:船舶出发港为“境外港口”(不含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港口,除非另有规定);

2、目的地:船舶最终进入“境内港口”(我国大陆地区依法设立的港口)。

注意:境内港口之间航行的船舶(如上海港至深圳港)、境内港口出发驶往境外但未进入境外港口的船舶(如空载返航),均不属于征税对象。

(二)纳税人:船舶负责人或其代理人

吨税的纳税人为应税船舶的负责人(船长或船舶所有人授权的代理人),实务中通常由船舶代理公司(如船代、货代)代为申报缴纳。

(三)不征税与免税情形:需重点区分

并非所有进入境内港口的船舶都需缴纳吨税,以下情形可免征或不征税:

类别具体情形
法定免税 1. 应纳税额在人民币50元以下的船舶;
2. 自境外以购买、受赠、继承等方式取得船舶所有权的初次进口到港的空载船舶;
3. 吨税执照期满后24小时内不上下客货的船舶;
4. 非机动船舶(不含非机动驳船);
5. 捕捞、养殖渔船;
6. 避难、防疫隔离、修理、改造、终止运营或者拆解,并不上下客货的船舶;
7. 军队、武装警察部队专用或者征用的船舶;
8. 警用船舶;
9. 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有关人员的船舶。
不征税 境内港口间航行的船舶、境外港口进入境内港口后未停留直接驶离的船舶(需提供航行计划证明)。

三、吨税计算与申报全步骤

(一)确定计税依据:船舶净吨位

吨税以船舶的净吨位为计税依据,净吨位是指由船籍国(地区)政府签发或者授权签发的船舶吨位证明书上标明的净吨位(单位:吨),若船舶净吨位小数点后数值≥0.5吨,则按1吨计算;<0.5吨则忽略不计。

(二)选择税率:优惠税率 vs 普通税率

吨税实行定额税率,按船舶净吨位和执照期限(1年、90日、30日)分档设置,税率分为优惠税率普通税率

优惠税率:适用于与我国签订含有相互给予船舶税费最惠国待遇条款的条约或者协定的国家(地区)的船舶;

普通税率:适用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船舶。

提示:具体税率可查询《船舶吨税法》附件《吨税税目税率表》,例如净吨位2000-10000吨的船舶,优惠税率下1年期执照对应的税率为4.6元/吨,普通税率为9.2元/吨。

(三)计算应纳税额

公式:应纳税额 = 船舶净吨位 × 适用税率

示例:某新加坡籍船舶(新加坡与我国签订互惠协议,适用优惠税率)净吨位8000吨,申请1年期吨税执照,根据《吨税税目税率表》,8000吨对应优惠税率为4.6元/吨,则应纳税额=8000×4.6=36800元。

(四)申报与缴纳全流程(实操步骤)

吨税申报需在船舶进入境内港口的当日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准备申报材料

需提交的核心材料包括:

- 船舶国籍证书(原件或复印件);

- 船舶吨位证明(原件,需标注净吨位);

- 船舶进口岸许可证(如有);

- 若适用优惠税率,需提供船舶所属国家(地区)与我国签订互惠协议的证明文件(如外交部门出具的函件)。

步骤2:登录电子税务局或现场申报

线上申报(推荐):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https://www.singlewindow.cn)或当地税务局电子税务局,进入“船舶吨税申报”模块,填写《船舶吨税纳税申报表》;

线下申报:前往船舶进境港口所在地的主管海关(吨税由海关负责征收)提交纸质材料。

步骤3:核对信息并提交

申报时需核对:船舶净吨位、国籍、执照期限、适用税率等信息,确保与船舶证书一致,若信息有误,可能导致申报失败或后续被追缴税款、滞纳金。

步骤4:缴纳税款

税务机关审核通过后,纳税人需在规定期限内缴纳税款(支持银行转账、三方协议扣款等方式),缴纳完成后,系统自动生成《船舶吨税执照》(电子或纸质),船舶凭执照方可在境内港口停靠作业。

步骤5:获取吨税执照

吨税执照是船舶合法停靠的凭证,需妥善保管,若执照遗失,可向原签发海关申请补发。

四、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实操痛点破解)

问题1:误将境内港口间航行船舶申报吨税

案例:某船代公司为一艘从青岛港驶往天津港的国内航线船舶申报吨税,被海关驳回。

原因:吨税仅对“境外进入境内”的船舶征税,境内港口间航行船舶属于“不征税”范围。

解决方案:申报前核对船舶航行轨迹,通过船舶动态查询系统(如“船讯网”)确认出发港是否为境外港口,避免无效申报。

问题2:净吨位申报错误导致税款计算偏差

案例:某船舶吨位证明标注净吨位为5200.6吨,纳税人按5200吨申报,实际应按5201吨计算(小数点后≥0.5吨按1吨计),导致少缴税款。

解决方案:申报时严格按船舶吨位证明标注的净吨位四舍五入(保留整数),若证书标注为“5200.6吨”,则按5201吨计算。

问题3:未及时申报导致逾期滞纳金

案例:某船舶于2024年5月10日进入上海港,船代公司因资料不全延迟至5月15日申报,被加收滞纳金。

依据:吨税申报期限为“船舶进入港口的当日”,逾期按日加收滞纳税款0.5‰的滞纳金。

解决方案:提前与船方沟通,在船舶到港前准备好所有申报材料;若资料暂缺,可先提交已有的核心材料(如船舶吨位证明),后续补充其他文件,避免逾期。

问题4:优惠税率适用条件判断错误

案例:某希腊籍船舶(希腊与我国未签订互惠协议)申报时误选优惠税率,导致少缴税款。

解决方案:通过外交部官网或海关总署公告查询“适用优惠税率的国家(地区)名单”,实时更新互惠协议信息(如2023年新增某国与我国签订协议,需及时调整税率选择)。

问题5:免税船舶未按规定申报

案例:某捕捞渔船进入境内港口,未申报吨税也未提交免税证明,被海关要求补报。

解决方案:免税船舶需“申报即免税”,即虽无需缴税,但仍需在到港当日提交《船舶吨税纳税申报表》及免税证明材料(如捕捞许可证),经海关审核后确认免税,避免因“未申报”被认定为违规。

五、政策优惠与注意事项(合规要点)

(一)政策优惠:延长吨税执照期限的特殊情形

船舶因修理、改造等原因需延长在港时间,可在吨税执照期满前向海关申请延长执照期限,海关审核后按实际停留时间重新计算应纳税额(多退少补)。

(二)合规注意事项

1、申报期限:务必在船舶到港当日完成申报,逾期将产生滞纳金(计算公式:滞纳金=滞纳税款×0.5‰×逾期天数);

2、信息留存:吨税相关材料(申报表、执照、船舶证书等)需保存至少5年,以备税务机关检查;

3、吨位变动:若船舶因改造导致净吨位变化,需重新申报吨税并换发执照。

船舶吨税虽涉及环节较多,但只要明确征税范围、掌握计算方法、规范申报流程,即可高效完成合规操作,企业需重点关注船舶来源地、净吨位、适用税率等核心要素,通过“提前准备材料、线上便捷申报、及时核对信息”三步法,降低税务风险,密切关注海关总署发布的政策更新(如优惠税率国家名单调整),确保充分享受税收优惠,船舶吨税的合规缴纳,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保障国际航运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