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铁联运优势有哪些?为何成跨境贸易优选?
海铁联运是一种多式联运模式,指货物从起运地到目的地的全程运输,通过海洋运输与铁路运输两种方式协同完成,实现“一次托运、一份合同、一次付费、全程负责”的一体化运输服务,其核心是利用海运的“港口连接全球”优势与铁路的“内陆延伸覆盖”优势,解决“沿海港口与内陆腹地”“国际港口与国内市场”的运输衔接问题,常见形式包括“铁路到港+海运到港+铁路到门”“门到港(铁路)+海运+港到门(铁路)”等。
海铁联运的核心优势
**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海运和铁路均为大运量、低单位成本的运输方式:海运适合跨洋长距离大宗货物(如煤炭、矿石、集装箱),单位运费仅为空运的1/10-1/20;铁路运输成本约为公路运输的1/3-1/2(尤其长距离),两者结合可显著降低企业物流支出,尤其对大宗货物(如钢铁、粮食)和跨境贸易企业更具吸引力。
**拓展运输网络覆盖范围
弥补单一运输方式短板:海运依赖港口,难以覆盖内陆腹地;铁路可深入内陆(如中国中西部、欧洲内陆国家),两者结合实现“全球港口+内陆腹地”无缝衔接。
典型案例:中欧班列通过“中国内陆铁路→沿海港口→海运→欧洲港口→铁路分拨”模式,将中国中西部与欧洲市场连接,解决了内陆企业“出海难”问题。
**提升运输效率与稳定性
减少中转环节:传统分段运输需多次换单、装卸,海铁联运通过统一调度(如“铁路班列+海运班轮”衔接),缩短货物在港口、铁路枢纽的停留时间,实现“无缝中转”。
降低外部干扰:铁路受天气、路况影响小于公路(如冬季冰雪、山区拥堵),海运虽时效性较低,但适合计划性强的大宗货物,两者结合可提升全程运输稳定性(如中欧班列准点率超90%)。
4.节能环保,符合绿色物流趋势
铁路和海运的单位能耗远低于公路运输:铁路货运单位能耗约为公路的1/6,海运集装箱单位碳排放仅为公路的1/10,对企业而言,采用海铁联运可降低碳足迹,响应“双碳”政策;对社会而言,减少公路货运压力,缓解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5.支撑大宗货物与跨境贸易发展
适配大运量需求:煤炭、矿石、粮食等大宗货物单次运输量可达数千吨,海铁联运的“铁路编组+海运巨轮”模式可高效承载,避免公路小批量运输的效率损耗。
推动内陆外向型经济:通过铁路将内陆城市(如重庆、西安)与沿海港口(如宁波、上海)连接,使内陆企业直接对接国际市场,降低“出海”门槛(如重庆至宁波的“铁海联运”使当地企业物流成本降低20%以上)。
**政策支持与基础设施保障
近年来,中国及全球多国将海铁联运作为“多式联运”重点发展方向:
国内: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完善铁路枢纽(如郑州、成都国际陆港)与沿海港口(如青岛、深圳)的衔接设施,提供财政补贴(如对集装箱海铁联运给予运费补助)。
国际:欧盟“泛欧铁路网”、东盟“铁路互联互通计划”均推动海铁联运与海运网络整合,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提升货物运输安全性
铁路运输全程封闭、监控严格,货物盗窃、损坏风险低于公路(尤其长途运输);海运集装箱运输密封性强,适合高价值或易损货物(如电子产品、机械设备),两者结合可降低货损率,减少企业保险成本。
海铁联运通过“海运+铁路”的优势互补,实现了低成本、广覆盖、高效率、绿色化的运输服务,既是大宗货物和跨境贸易的优选方式,也是推动内陆经济开放、践行绿色物流的重要抓手,典型案例如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已成为连接全球市场与内陆腹地的核心纽带。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