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空运经停是什么?影响货物吗?如何避风险?
在国际空运中,“经停”是一个高频出现但常被误解的概念,对于外贸企业、跨境电商或个人寄件人来说,明明订了“直飞航班”,物流信息却显示“经停XX机场”;或者货物在运输途中突然停滞在某个陌生城市,都可能让人疑惑:经停到底是什么?会影响我的货物吗?如何避免经停带来的风险?
本文将从定义、原因、流程三大维度拆解国际空运中的经停,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经停可能导致的5大问题,并提供可落地的6步解决方案,帮你彻底搞懂经停逻辑,让货物运输更可控。
一、国际空运中的“经停”:不是“中转”,更不是“延误”
经停的核心定义
国际空运中的“经停”,指航班在从出发地飞往最终目的地的途中,因特定原因(如燃油补给、货物中转、政策要求等),在中途机场降落并停留一段时间后,继续飞往目的地的运输行为。
关键特征:
同一航班号:经停全程使用同一航班号,货物无需换飞机(除非发生特殊情况如机型变更);
短暂停留:经停时间通常为1-6小时(技术经停可能仅1小时,中转经停可能3-6小时);
部分操作:经停时可能仅进行燃油补给、技术检查,也可能涉及货物装卸(如部分货物在经停点卸下,或装上前往下一程的货物)。
2. 别混淆:经停 vs 中转 vs 直飞
类型 | 核心差异 | 货物操作 | 适用场景 | |
经停 | 同一航班,中途停留 | 可能装卸部分货物,无需换飞机 | 长航线(如中美)、货量分散航线 | |
中转 | 需换乘不同航班,通常换机场/航空公司 | 货物需卸下并重新装上另一架飞机 | 无直飞航班时(如中小城市间运输) | |
直飞 | 无中途停留,直达目的地 | 货物全程不落地,直达装机 | 货量大、高时效需求(如上海-伦敦) |
二、为什么航班一定要经停?4大底层逻辑
国际空运中,90%的长航线(如跨洋运输)都会设置经停点,航空公司并非“故意折腾”,而是基于安全、成本、效率的综合考量:
1. 技术与燃油限制:飞机“飞不动”的现实
目前主流货机(如波音747-8F、空客A350F)的最大航程约1.3-1.5万公里,但满载货物时航程会缩短30%-40%。
- 上海直飞纽约(约1.1万公里),若满载货物,飞机燃油可能不足以直达,需经停安克雷奇(美国阿拉斯加) 或首尔仁川补充燃油;
- 广州飞圣保罗(约1.8万公里),需经停迪拜或利马,否则无法完成跨洋飞行。
2. 枢纽网络需求:航空公司的“货物集散站”
大型航空公司(如FedEx、UPS、汉莎航空)会通过“枢纽-辐射”模式(Hub-and-Spoke)整合货物。
- 汉莎航空以法兰克福为欧洲枢纽,从中国出发的货物先经停法兰克福,再分拨至欧洲各地(如巴黎、米兰);
- 大韩航空以仁川为枢纽,将中国东北、日本的货物集中后,经停仁川再飞往北美,提高航班装载率(从60%提升至85%以上)。
3. 市场需求:“小批量货物”的整合方案
部分航线(如中国至非洲、南美中小城市)货量分散,单独直飞成本过高,经停可整合多个点的货物:
- 上海-迪拜-约翰内斯堡”航线,可同时装载上海至迪拜、上海至约翰内斯堡、迪拜至约翰内斯堡的货物,避免“空舱飞行”;
- 数据显示:经停模式能使这类航线的货物装载率提升40%-50%,航班运营成本降低25%。
4. 政策与地理限制:“绕不开”的规则
部分国家/地区因空域管制、外交政策,要求国际航班必须经停特定机场:
- 例如飞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航班,若不获得直飞许可,需经停海参崴或伊尔库茨克;
- 部分中东国家要求入境航班必须经停本国枢纽机场(如沙特航空要求飞往欧洲的航班经停利雅得),以保护本土航空利益。
三、国际空运经停全流程:从“规划”到“落地”的6个步骤
经停不是“随机停靠”,而是一套标准化流程,了解以下步骤,你就能明白货物在经停点经历了什么:
步骤1:航班规划阶段——经停点如何被“选中”?
航空公司在开航前会通过3个维度筛选经停点:
地理位置:优先选择航线中点附近(如中美航线选阿拉斯加,欧亚航线选中亚/中东);
运营能力:经停机场需具备货机停靠、燃油补给、海关查验能力(如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航空自由港”是热门选择);
成本与政策:选择起降费低、海关效率高的机场(如安克雷奇对货机收取的起降费仅为洛杉矶的50%)。
步骤2:货物装机与信息“同步”
出发地操作:货物在出发机场(如上海浦东)完成报关、安检后装机,航空公司同时将舱单(Manifest)、货物清单(Shipping List)、报关文件等信息通过系统同步给经停机场;
关键提醒:舱单信息(如品名、HS编码、重量)必须与经停点海关要求一致,否则可能导致查验延误(案例:某货物因HS编码与经停点海关系统不符,在迪拜被扣3天)。
步骤3:航班降落经停机场——“短暂休息”还是“货物大挪移”?
航班降落后,经停机场的操作分为两类:
技术经停(无货物装卸):仅进行燃油补给(约1-2小时)、机组更换、飞机安全检查,货物全程不落地;
中转经停(有货物装卸):需卸下经停点目的地货物(如上海-迪拜-巴黎航班,在迪拜卸下本地货物),同时装上前往下一程的货物(如迪拜至巴黎的货物),此过程约3-6小时。
步骤4:经停点海关查验——最易“卡壳”的环节
若经停点涉及货物装卸或过境,需通过当地海关查验:
免签过境:部分机场(如香港、新加坡)对“过境货物”(不进入当地市场)免查验,直接放行;
强制查验:部分国家(如印度、巴西)要求所有过境货物必须申报并查验,需提交过境报关单(Transit Declaration)、原产地证明等文件。
步骤5:信息实时更新——让货主“看得见”经停状态
正规航空公司/货代会通过以下方式同步经停信息:
物流跟踪系统:在官网输入空运提单号(AWB),可显示“经停XX机场,预计停留X小时”;
主动通知:若经停延误(如天气原因),货代会通过邮件/短信告知预计起飞时间。
步骤6:重新起飞与目的地交付
完成经停操作后,航班继续飞往最终目的地,货物抵达后,目的地机场根据经停后的舱单信息完成清关、派送。
四、经停5大“坑”:延误、丢货、成本增加…如何破?
经停虽常见,但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运输延误、货物损坏、成本超支等问题,以下是5大高频痛点及解决方案:
痛点1:经停点操作延误,整体时效“打水漂”
常见原因:经停机场地勤效率低(如货物装卸慢)、海关查验严格、天气导致航班无法起降。
案例:某服装企业从广州空运至马德里,经停迪拜时因地勤人员不足,货物装卸延误2小时,导致整体运输时间从5天延长至7天,错过客户交货期。
解决方案:
选对经停点:优先选择运营成熟的枢纽机场(如法兰克福、仁川、迪拜),其地勤效率比中小机场高30%-50%;
预留缓冲时间:向货代明确“最晚到港时间”,要求在原计划基础上增加1-2天缓冲(如预计5天到港,按7天规划生产);
实时监控经停状态:使用航空公司实时跟踪系统(如FedEx的FedEx Tracking、汉莎的Lufthansa Cargo Tracking),一旦显示经停延误,立即与货代沟通应急方案(如是否可换下一程航班)。
痛点2:货物在经停点损坏或丢失
常见原因:多次装卸导致包装破损(如纸箱被挤压)、货物错运(经停点信息传递错误)。
解决方案:
包装加固:使用木箱、托盘等坚固包装,标注“易碎品(Fragile)”“向上(This Side Up)”等标识;
要求“不拆板”运输:将货物打托盘(Pallet)并缠绕薄膜,经停点装卸时整体搬运,减少破损风险;
购买货运保险:选择包含“经停过程损坏/丢失”的保险条款(如人保财险的“国际空运一切险”),保额覆盖货物价值+运费。
痛点3:经停导致成本“悄悄上涨”
隐藏成本:经停点可能产生装卸费、仓储费、海关查验费,部分航空公司会将这些费用转嫁到货主头上。
解决方案:
提前明确费用明细:与货代签订合同时,要求列明“经停相关费用”(如中转费、燃油附加费),避免后期加价;
对比直飞vs经停成本:若货物时效要求高(如3天内到),直飞虽贵但总成本可能更低(如上海直飞纽约约50元/kg,经停航班40元/kg,但可能产生5元/kg经停附加费,实际成本接近)。
痛点4:经停点信息“黑箱”,货主“两眼一抹黑”
常见问题:货代不主动更新经停信息,货主无法得知货物是否在经停点、停留多久。
解决方案:
选择“透明化”货代:优先合作提供“经停节点实时推送”服务的货代(如中外运、锦程物流网),要求其每日反馈经停状态;
直接联系航空公司:通过空运提单号在航空公司官网查询,或拨打客服电话(如汉莎货运中国客服:400-886-8586)获取经停信息。
痛点5:经停点清关政策不了解,文件出错被扣货
典型错误:未提前办理经停点所需文件(如欧盟经停需EORI号,中东经停需原产地证明)。
解决方案:
提前查经停点海关要求:通过“世界海关组织(WCO)官网”或货代获取经停点政策(如:印度孟买要求过境货物提供“GSTIN税号”);
委托经停点当地代理:若经停点清关复杂(如巴西、俄罗斯),可委托当地代理协助处理文件,费用约货物价值的1%-3%,但能大幅降低延误风险。
五、案例复盘:从“经停延误5天”到“3天顺利签收”
背景
某跨境电商企业(深圳)通过货代A空运500台手机至巴西圣保罗,选择“深圳-迪拜-圣保罗”经停航班,预计时效8天。
货物在迪拜经停时,因舱单中“手机型号”与经停点海关系统中的商品描述不符(舱单写“智能手机”,海关要求写“触屏智能手机,型号XX”),被迪拜海关扣留,导致延误5天,产生额外仓储费2000美元。
解决方案
1、紧急沟通:货代立即联系迪拜当地代理,协助修改舱单信息,补充型号详情;
2、文件补正:提供手机制造商出具的“型号证明”,证明货物与描述一致;
3、海关协调:通过代理向迪拜海关提交“快速查验申请”,优先处理被扣货物;
4、后续优化:下次运输前,要求货代提前核对经停点海关的舱单信息模板,确保字段完全匹配。
结果
货物在修改信息后24小时内放行,最终13天抵达圣保罗,额外成本通过货运保险部分报销。
六、经停不可怕,“懂规则”才能掌控全局
国际空运中的经停,本质是航空公司平衡安全、成本与效率的“必然选择”,对货主而言,无需谈“停”色变,只需做到:
1、提前规划:了解航线经停点,预留缓冲时间;
2、信息同步:选择透明化货代,实时跟踪经停状态;
3、风险防范:加固包装、核对文件、购买保险,应对装卸、查验风险;
4、灵活应对:若经停延误,及时与货代沟通换航班或应急方案。
掌握经停逻辑,不仅能避免“货物去哪儿了”的焦虑,更能通过合理规划降低成本、提升时效——毕竟,在国际空运中,“可控”才是最高效的运输方式。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