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卡货怎么办?原因及解决方法有哪些
“物流卡货”指货物在运输、仓储、清关等物流环节中,因各种原因(如文件问题、政策限制、操作失误等)无法正常流转,停滞在某个节点的情况,简单说,就是货物“卡住了”,无法按计划送达收货人手中,卡货可能发生在国内物流,但国际物流因涉及跨国运输、海关监管、多环节协作,卡货概率更高,处理也更复杂。
二、国际物流中货物被卡的常见原因
国际物流链条长(涉及起运国提货、出口报关、国际运输、进口清关、末端派送等),任何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卡货,常见原因包括:
**清关环节问题(最常见)
文件不全或错误:如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B/L)、原产地证(CO/FORM A)、特殊产品认证(如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沙特SASO认证等)缺失或信息错误(如申报品名与实际货物不符、申报价值与市场价格偏差过大)。
海关查验异常:海关随机查验或因申报可疑(如低报价值、敏感货物混装)启动人工查验,若无法提供合理解释或证明文件,货物会被扣留。
目的国政策限制:如货物属于目的国禁运/限运品(如动植物制品、药品、电池、电子烟等),或未满足特殊监管要求(如木质包装未熏蒸、食品未提前备案)。
**运输环节延误
港口/机场拥堵:如目的国港口罢工(如近期法国港口罢工)、疫情后集装箱积压(如2021年洛杉矶港拥堵)、航班/船期取消或延误(天气、机械故障、运力不足)。
运输工具问题:如货车在途抛锚、集装箱损坏、货物在运输中丢失或错运(如贴错标签、分拨中心操作失误)。
**仓储环节问题
仓库操作失误:如起运港/中转港仓库爆仓、货物错放货架、漏贴物流标签(导致无法识别目的地)、包装破损被仓库扣留(需重新包装)。
目的国仓库派送延迟:末端派送仓库人手不足、地址错误或收件人无法收货(如无人签收、地址不完整)。
**其他特殊原因
敏感货物未提前申报:如带电产品(锂电池)未提供UN38.3报告、液体/粉末未说明成分,被判定为“危险品”扣留。
贸易壁垒或政策突变:如目的国突然加征关税、限制特定国家进口(如中美贸易战中的关税清单)、外汇管制导致无法清关。
三、国际物流货物被卡后,如何解决?
货物被卡后,关键是快速定位原因、针对性处理,以下是具体步骤:
第一步:立即联系物流服务商,明确卡货节点和原因
物流商(货代、快递公司、船公司等)是货物流转的“信息中枢”,第一时间联系他们,索要货物当前状态详情:
- 卡在哪里?(如“上海港出口报关被卡”“洛杉矶港清关扣留”“德国仓库等待派送”)
- 具体原因?(要求提供书面说明,如海关扣留通知书、仓库异常报告等)
- 需补充哪些资料或操作?(如“需补充原产地证”“海关要求提供采购发票”)
第二步:根据原因针对性解决(分场景处理)
▶ 场景1:文件问题(最易解决,需“快速补正”)
常见问题:商业发票漏填HS编码、装箱单数量与提单不符、原产地证格式错误、特殊产品缺认证(如电子产品缺FCC认证)。
解决:立即按物流商要求补充/更正文件(注意文件需盖章或公证,部分国家要求外文翻译),发送给清关行或海关,催促重新审核。
*例:欧盟清关需EORI号,若货主未提供,需立即注册并补充,否则无法放行。
▶ 场景2:海关查验(分“正常查验”和“异常查验”)
正常查验:海关随机抽查(概率约5%-10%),一般1-3天放行,无需额外操作,耐心等待即可。
异常查验(需重点处理):
申报不符:如申报价值远低于实际(被怀疑低报逃税),需提供采购合同、付款凭证、市场价格证明(如亚马逊链接),解释合理低价原因(如促销、库存尾货)。
敏感货物:如误发禁运品(如中药被美国海关判定为“未经FDA注册的药品”),若货物确实合规,提供成分检测报告、用途说明(如“自用而非销售”);若确属禁运,可能被销毁或退运(退运需承担往返运费和关税)。
协助方:若自身不熟悉目的国海关流程,委托专业清关行(物流商通常可推荐)协助沟通,清关行有本地资源,能加速处理。
▶ 场景3:运输延误(需“跟踪动态+备选方案”)
港口/机场拥堵:如“盐田港拥堵导致船期延误10天”,跟踪物流商提供的最新船期/航班信息,协商是否转港(如从深圳港转广州港)或更换运输方式(海运改空运,成本更高但时效快)。
运输工具故障:如“货车在欧洲陆运途中抛锚”,要求物流商紧急调派备用车辆,或拆分货物由其他运输工具转运。
▶ 场景4:仓储问题(需“核对信息+催促优先处理”)
仓库错放/漏发:要求仓库提供货物实拍照片(确认货物是否完好)、核对物流标签(是否贴错目的地代码),催促仓库优先分拨(可支付加急费)。
末端派送无人签收:联系收件人确认地址是否正确(如“门牌号漏写”)、是否需更改派送时间(如“收件人在国外,可改派至代理地址”)。
第三步:协调多方责任,明确沟通(若涉及多环节)
国际物流常涉及“货代-报关行-船公司-仓库”等多方,若责任不清(如“货代说报关行漏报,报关行说货代给的文件错”),需:
- 要求各方书面说明责任(如邮件确认“XX公司未提供正确HS编码导致报关延误”);
- 以“解决问题”为优先,暂不纠结责任,先处理货物放行,后续再协商赔偿(如延误损失)。
第四步:长期卡货无法解决?考虑“退运”或法律途径
若货物被卡超过1个月(如海关判定禁运且不退运、物流商失联),可:
退运:向海关申请退运回起运国(需承担退运运费、进口关税和罚款,成本较高,万不得已时选择);
投诉/申诉:向物流商平台(如货代平台)、行业协会(如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投诉;若涉及欺诈(如货代卷货),报警并走法律程序。
四、如何预防国际物流卡货?(关键在“提前规避”)
卡货处理耗时耗钱,预防>解决,以下是核心措施:
1. 提前了解目的国政策,避开“雷区”
- 查禁限运品:通过目的国海关官网(如美国CBP、欧盟Europa)或物流商获取“禁运清单”(如巴西禁运电子烟、澳大利亚禁运木质包装未熏蒸货物)。
- 清关要求:确认是否需特殊文件(如中东国家需商会认证发票、俄罗斯需EAC认证)、是否需RFC税号(如墨西哥)、申报价值是否有“最低限额”(如印度要求申报价值≥10美元)。
2. 准备完整、准确的文件(“文件是清关的灵魂”)
- 核心文件:商业发票(需注明HS编码、申报价值、用途)、装箱单(数量、重量、体积需与提单一致)、提单(海运提单/空运提单,核对收货人信息)。
- 特殊文件:敏感货物提前办认证(如食品需卫生证、化妆品需MSDS报告),木质包装必须有IPPC熏蒸标识。
选择“有经验、有资源”的物流商
- 优先选双清包税渠道(物流商包办出口+进口清关,适合小白),或要求物流商提供“目的国清关行资质证明”(避免找“皮包货代”)。
- 问清物流商“处理异常的能力”:如“是否有目的国本地清关团队?”“曾处理过哪些国家的卡货案例?”
购买货运保险,降低风险
国际物流风险高(丢货、扣货、破损),购买货运一切险(覆盖清关延误、运输损坏等),万一货物被扣导致损失,可向保险公司索赔。
实时跟踪货物,及时干预
通过物流商提供的跟踪号(如海运提单号、快递单号),在官网或第三方平台(如17Track)实时跟踪,发现“超过2天无更新”时,立即联系物流商排查。
国际物流卡货不可怕,关键是“快速响应、精准处理”,核心逻辑是:先找原因(问物流商)→ 再补资料/协调(分场景解决)→ 最后复盘预防(下次避开坑),选择靠谱物流商、提前做足功课,能大幅降低卡货概率,如果自己处理困难,果断找专业清关行或律师协助,避免因拖延导致货物被销毁或高额罚款。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