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附加费谁承担?计算方式及成本优化方法?

博主:消遣消遣 今天 9 0条评论

在全球化贸易中,国际海运成本的构成远比“运费”二字复杂,除基本海运费用外,各类附加费(如燃油附加费BAF、货币调整因子CAF、港口拥堵费PCC等)常成为企业成本超支或争议的源头。CAF附加费(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货币调整因子) 因与汇率波动直接挂钩,其计算方式、支付责任划分及成本控制,一直是进出口企业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从CAF的核心概念出发,详细拆解其支付责任界定逻辑,并提供可落地的争议解决步骤与成本优化方案,帮助企业在实际操作中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CAF附加费谁承担?计算方式及成本优化方法?

一、CAF附加费:从定义到本质,为什么会有这笔费用?

1 CAF的核心定义

CAF附加费,全称“Currency Adjustment Factor”,即货币调整因子,是国际海运中船公司为应对汇率波动导致的成本变化而额外收取的费用,船公司的运营成本(如船舶购置、燃油采购、港口费用等)多以美元计价,但实际业务中可能涉及多种货币结算(如欧元、人民币、日元等),当结算货币与美元汇率发生大幅波动时,船公司的实际收入可能缩水(如本币贬值导致美元兑换后收益减少),因此通过收取CAF来对冲汇率风险。

1.2 CAF的作用:平衡汇率波动下的成本与收益

CAF的本质是“风险共担机制”,在固定基本运费的前提下,船公司通过CAF将汇率波动的部分风险转移给货主(或根据合同约定由双方分摊),若某船公司以美元报价,但实际用欧元支付港口费用,当欧元对美元升值时,船公司需用更多美元兑换欧元,成本上升——此时CAF费率会提高,通过向货主收取附加费弥补损失;反之,若欧元贬值,CAF费率可能降低甚至取消。

3 CAF与其他附加费的区别

需注意CAF与常见附加费的差异,避免混淆:

与BAF(燃油附加费)的区别:BAF与燃油价格直接挂钩,CAF仅与汇率波动相关;

与GRI(综合费率上涨附加费)的区别:GRI是船公司因整体成本上升(如人力、设备)统一上调的费用,CAF是针对性对冲汇率风险的工具;

与PSS(旺季附加费)的区别:PSS仅在运输旺季(如节假日、电商大促)临时收取,CAF则与汇率长期波动关联。

二、CAF附加费的计算方式与影响因素:看懂“费率表”背后的逻辑

2.1 CAF的计算公式:以“基本运费”为基数

CAF的计算方式相对固定,通常以基本海运运费(Basic Freight)为基数,按一定百分比收取,公式为:

CAF金额 = 基本运费 × CAF费率

某票货物基本运费为1000美元,船公司公布的CAF费率为5%,则需额外支付CAF费用:1000×5%=50美元。

2.2 CAF费率的确定:谁来定?多久调整一次?

CAF费率由船公司或海运联盟(如2M、THE Alliance、Ocean Alliance)根据汇率波动情况定期公布,常见调整周期为1-3个月(如每月、每季度调整一次),马士基、中远海运等头部船公司会在官网提前发布下月CAF费率表,覆盖主要航线(如欧线、美线、东南亚线等)。

需注意:不同航线、不同船公司的CAF费率可能存在差异,欧洲航线因涉及欧元与美元汇率波动,CAF费率通常高于东南亚航线(多以美元或本币结算,汇率波动较小)。

3 影响CAF费率的3大核心因素

CAF费率的高低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企业可通过监测这些指标预判成本波动:

汇率波动幅度:结算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动越大(如欧元对美元月波动率超过3%),CAF费率越高;

航线货币结构:若航线涉及“非美元结算占比高”(如南美航线部分港口用雷亚尔结算),CAF费率对汇率的敏感度更高;

船公司风险偏好:保守型船公司可能设置更高的CAF“保底费率”,即使汇率波动较小也收取基础费用,以覆盖潜在风险。

三、CAF附加费由谁支付?核心争议点与责任界定逻辑

CAF的支付责任划分,是进出口业务中最易产生争议的环节,不少企业因合同条款模糊,在货物出运后才发现需额外承担CAF费用,导致成本超支,CAF的支付责任并非“固定由买方或卖方承担”,而是由贸易术语、运输合同条款、行业惯例三大因素共同决定。

3.1 贸易术语:决定“运费由谁安排”,进而影响CAF支付责任

国际贸易中,贸易术语(如FOB、CIF、CFR、EXW等) 是界定“谁负责安排运输”的核心依据,而“安排运输的一方”通常需承担与运费相关的附加费(包括CAF),以下是常见贸易术语下的CAF支付责任分析:

场景1:FOB(装运港船上交货)——买方承担CAF

条款核心:卖方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后,风险转移给买方;买方负责安排运输并支付运费

CAF责任:因买方(进口商)是“运费支付方”,CAF作为运费的附加费,通常由买方承担。

注意:若买方委托卖方“代订舱”,需在委托协议中明确CAF是否包含在“代付费用”中,避免卖方以“额外费用”为由要求补款。

场景2:CIF/CFR(成本+运费/成本+运费+保险费)——卖方承担CAF

条款核心:CIF下卖方负责安排运输、支付运费并购买保险;CFR下卖方仅负责运输和运费,不包保险,两者均由卖方(出口商)负责安排运输并支付运费

CAF责任:卖方作为运费支付方,需承担CAF费用,但需注意:若合同中明确“运费为包干价(All-in Rate)”,则CAF已包含在内;若标注“基本运费+附加费另计”,则卖方可能在后续单独收取CAF。

场景3:EXW(工厂交货)——协商决定,通常由买方承担

条款核心:卖方在工厂或仓库将货物交给买方,后续所有运输、清关等环节均由买方负责。

CAF责任:因运输全程由买方安排,CAF默认由买方承担,但实务中,若买方委托卖方协助联系货代,需在合同中明确CAF是否包含在“协助费用”中。

3.2 运输合同条款:比贸易术语更优先的“最终依据”

贸易术语仅为“默认规则”,若运输合同(或订舱单)中对CAF支付有明确约定,则以合同条款为准。

- 合同中注明“CAF由买卖双方各承担50%”,即使采用CIF术语(默认卖方承担运费),CAF也需双方分摊;

- 合同中注明“运费为固定总价,包含所有附加费(含CAF)”,则无论汇率如何波动,船公司不得再单独收取CAF。

关键提示:企业在签订运输合同时,需特别关注“附加费条款”,明确CAF的计算方式(如“按船公司当月公布费率计算”或“固定费率5%”)、支付方(“由甲方承担”“双方各承担50%”)及调整机制(“汇率波动超过±3%时才调整CAF”),避免模糊表述(如“相关费用由乙方负责”)。

3.3 行业惯例:特殊场景下的默认规则

若贸易术语未明确、合同条款模糊,可参考行业惯例:

班轮运输(定期船运输):船公司通常在提单或订舱单中注明“CAF由运费支付方承担”,即与基本运费支付方一致;

租船运输(程租/期租):CAF通常由租船人(Charterer)承担,除非租船合同中约定“船东承担汇率风险”;

拼箱货(LCL):货代公司可能将CAF包含在“拼箱服务费”中,由货主统一支付,不再单独列出。

四、CAF争议解决步骤:从“被动扯皮”到“主动化解”

若实际操作中出现CAF支付争议(如船公司临时加价、买卖双方互相推诿),可按以下步骤解决,高效止损:

步骤1:核查合同与贸易术语,明确“原始约定”

行动:调取贸易合同、运输合同(或订舱确认书SO)、提单等文件,重点查看“贸易术语”“运费条款”“附加费约定”三项内容。

关键依据:若合同中明确“CAF由XX方承担”,则直接按约定执行;若条款模糊(如仅写“运费到付”),需结合贸易术语判断(参考3.1节)。

案例:某FOB合同下,卖方代买方订舱,订舱单中注明“运费到付(含CAF)”,则CAF应由买方承担,卖方无需支付。

步骤2:联系船公司/货代,获取CAF计算依据

行动:若对CAF费率或金额有疑问,立即联系船公司或货代,要求提供:①当月CAF费率表(需官方发布渠道,如船公司官网);②CAF计算过程(如基本运费金额、费率标准)。

注意:警惕“不合理加价”——部分货代可能虚构CAF费率或重复收费,需核对船公司官网公布的标准(如马士基官网“Rate & Tariff”板块可查询实时CAF费率)。

步骤3:协商优先,通过补充协议明确责任

场景:若合同未约定CAF,且贸易术语无法直接界定(如EXW条款下双方未协商),建议买卖双方+船公司三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明确:

- CAF当前金额的承担方(如“本次CAF 100美元由买方承担”);

- 后续批次货物的CAF分摊规则(如“按季度汇率波动,波动幅度<2%时由卖方承担,>2%时超额部分双方各担50%”)。

步骤4:保留证据,通过法律或行业协会途径维权

适用情况:协商无果,且一方明显违约(如合同明确约定卖方承担CAF,但卖方拒绝支付)。

行动

- 收集证据:合同、费率表、沟通记录(邮件/聊天记录)、提单等;

- 向行业协会投诉:如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CIFA)、国际海事委员会(CMI);

- 法律途径: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条款(如仲裁或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机构提起仲裁或诉讼。

五、CAF成本优化:5大实战方案,从“被动支付”到“主动控费”

对进出口企业而言,CAF并非“不可控成本”,通过以下策略,可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CAF的影响,甚至实现“零额外支出”:

方案1:合同中明确CAF“包干价”或“分摊机制”

操作方法:在运输合同中约定CAF的“固定处理方式”,避免事后争议:

包干价模式:约定“运费为All-in价(含基本运费+CAF+BAF等所有附加费),汇率波动不调整”,将CAF风险转移给船公司(适合汇率波动剧烈时期);

分摊机制:约定“CAF按汇率波动幅度分摊,当月汇率波动<±2%时由卖方承担,>±2%时超额部分双方各担50%”(适合长期合作的买卖双方)。

方案2:选择“美元结算”,规避非美货币汇率波动

CAF的根源是“非美元结算货币与美元的汇率波动”,若企业在合同中约定所有运费以美元结算(即使交易双方为非美国企业),可从源头减少CAF产生的概率,中国出口商与欧洲进口商交易时,约定“运费以美元支付”,船公司无需兑换欧元,CAF费率可能降至0或极低水平。

方案3:通过汇率对冲工具锁定风险

若必须使用非美元结算(如进口商要求用欧元支付),可通过金融工具对冲汇率波动风险,间接降低CAF成本:

远期结售汇:与银行签订远期外汇合约,约定未来某一时间按固定汇率兑换货币(如提前3个月锁定欧元兑美元汇率,避免汇率上涨导致CAF增加);

外汇期权:支付少量期权费,获得“未来按约定汇率兑换货币”的权利(若汇率对己方有利则执行,不利则放弃,灵活控制风险)。

方案4:与船公司签订“长期协议”,争取CAF优惠

船公司对长期合作客户通常有CAF费率折扣,企业可与船公司签订年度运输协议(Annual Contract),约定“全年CAF费率不超过X%”或“CAF按季度平均汇率计算”,避免短期汇率剧烈波动导致的CAF激增,某企业与中远海运签订年度协议,约定“美西航线CAF费率上限为4%”,即使汇率波动导致船公司成本上升,也不得收取超过4%的CAF。

方案5:优化运输方案,选择CAF更低的航线或船公司

不同船公司、不同航线的CAF费率存在差异,可通过“货比三家”降低成本:

航线选择:例如从中国出口至欧洲,若鹿特丹港的CAF费率为5%,汉堡港为3%,可优先选择汉堡港作为目的港(需综合考虑港口其他费用,避免“省了CAF、多了港杂费”);

船公司选择:对比不同船公司的CAF费率表(可在船公司官网或货代平台查询),选择费率更低的承运人(如赫伯罗特某航线CAF为4%,而达飞为6%,则优先选择赫伯罗特)。

六、CAF附加费的本质是“风险共担”,提前规划是关键

CAF附加费并非船公司“额外牟利”的工具,而是汇率波动下的风险共担机制,对进出口企业而言,与其在争议发生后被动应对,不如通过“合同条款明确化、结算货币优化、长期协议锁定、汇率工具对冲”等主动策略,将CAF成本纳入可控范围。清晰的合同约定+对汇率波动的预判能力,是规避CAF争议、降低海运成本的核心竞争力。

实用工具包(可保存备用):

1、船公司CAF费率查询入口:马士基(Maersk.com → Rate & Tariff)、中远海运(COSCO Shipping Lines → 运价查询)、达飞(CMA CGM → Tariffs & Surcharges);

2、常见贸易术语CAF责任速查表:FOB(买方)、CIF/CFR(卖方)、EXW(协商)、DDP(卖方);

3、汇率对冲咨询渠道:银行外汇部门(如中国银行国际业务部)、第三方外汇风险管理公司(如腾邦国际)。

通过本文的解析与方案,相信企业能从“看不懂CAF”到“管好CAF”,在国际海运中更从容地控制成本、规避风险。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