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运共舱如何帮中小外贸企业降海运成本?

博主:孤袖孤袖 今天 14 0条评论

在国际海运领域,资深外贸人都知道,物流成本的优化空间往往藏在细节里,而海运共舱正是被多数企业忽视的降本利器,海运共舱是指多家船公司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共同投入船舶、共享舱位资源、联合运营特定航线的商业模式,这种模式并非简单的“拼船”,而是深层次的资源整合——既包括船舶运力的共享,也涵盖港口操作、航线规划、运价体系的协同,对于年出货量在500-2000TEU的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掌握共舱规则能直接降低15%-25%的海运成本,同时提升舱位稳定性,本文结合12年实操经验,从运作逻辑、成本结构、风险控制三个维度,拆解海运共舱的实战价值。

海运共舱如何帮中小外贸企业降海运成本?

一、共舱模式的底层逻辑: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共赢”

海运共舱的本质是船公司应对航线竞争的必然选择,以欧洲航线为例,2023年上海港至汉堡港的周班运力需求约为8万TEU,若单家船公司独立运营,需投入10艘18000TEU级船舶才能满足班次需求,单船日均成本高达8万美元,而通过共舱联盟(如2M联盟、THE Alliance),3-4家船公司可共享船舶资源,单条航线的运力投入成本可降低40%以上。

对货主而言,共舱模式的直接好处体现在舱位保障和价格优势上,以深圳盐田港至洛杉矶港的航线为例,2023年旺季(8-10月)非共舱航线的40HQ舱位价格一度飙升至4500美元/柜,且舱位紧张时需提前15天预订;而共舱联盟航线(如中远海运与长荣海运共舱的TP1航线)同期价格稳定在3800-4000美元/柜,舱位预订周期缩短至7天,这是因为共舱联盟通过整合运力,能更灵活地调配空箱和舱位,避免单一船公司因爆舱导致的价格波动。

二、共舱模式的成本优势:真实报价单里的省钱密码

在实操中,海运共舱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础运价折扣、附加费减免和舱位优先级,以下是2023年实测的三组航线数据,均来自珠三角地区某电子企业的真实出货记录:

1. 欧洲基本港(汉堡/鹿特丹)

- 非共舱航线(某独立船公司):40HQ运价2200美元,附加费(THC+DOC+SEAL)约350美元,合计2550美元

- 共舱航线(中远海运与达飞共舱):40HQ运价1950美元,附加费统一打包280美元,合计2230美元

成本差异:单柜节省320美元,降幅12.5%

2. 美国西岸(洛杉矶/长滩)

- 非共舱航线(某美资船公司):40HQ运价3100美元,旺季附加费PSS 600美元,合计3700美元

- 共舱航线(赫伯罗特与ONE共舱):40HQ运价2800美元,PSS共享折扣后350美元,合计3150美元

成本差异:单柜节省550美元,降幅14.9%

3. 东南亚航线(新加坡/巴生)

- 非共舱航线(某区域船公司):20GP运价850美元,附加费220美元,合计1070美元

- 共舱航线(万海与阳明共舱):20GP运价720美元,附加费180美元,合计900美元

成本差异:单柜节省170美元,降幅15.9%

值得注意的是,共舱模式的价格优势在淡季更为明显,例如2023年2-3月传统淡季,欧洲航线共舱价较非共舱价平均低18%,部分航线甚至出现“共享舱位补贴”——船公司为填满共舱船舶,对货量达50TEU/月的客户额外给予50-80美元/柜的返利。

三、共舱模式的风险控制:3个实操避坑指南

尽管海运共舱优势显著,但实操中若忽视细节,可能导致延误或额外成本,结合过往处理的30+起共舱纠纷案例,总结出以下关键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1. 舱位优先级陷阱

共舱联盟中,主运船公司(通常是投入船舶更多的一方)对舱位有优先分配权,例如在“中远海运-达飞”共舱航线中,中远海运的舱位优先级高于达飞,若旺季运力紧张,达飞代理的货主可能面临甩柜风险。

应对方案:签订舱位协议时明确“共舱舱位保障条款”,要求货代提供主运船公司的舱位确认函,避免仅依赖二程代理订舱。

2. 提单信息混乱

共舱模式下,提单可能由联盟内任意一家船公司签发,若货主未确认清楚,可能导致目的港清关延误,曾有案例显示,某企业因提单签发方与实际承运船公司不一致,在巴西桑托斯港产生滞港费800美元/柜。

应对方案:在订舱单中注明“仅接受主运船公司提单”,或要求货代提供“共舱船舶信息确认书”,明确船名、航次、提单签发方的对应关系。

3. 时效波动风险

共舱船舶为兼顾多方货量,可能增加挂靠港口,例如上海至汉堡的共舱航线,非共舱船通常挂靠3个港口,共舱船可能挂靠5-6个港口,航程延长3-5天。

应对方案:根据货物紧急程度选择航线,对交期敏感的货物(如季节性产品)优先选择“共舱快航”(通常为联盟内的精品航线,挂靠港少,时效稳定),参考时效:上海-洛杉矶共舱快航18-20天,普通共舱航线22-25天。

海运共舱实战评测

核心价值评分(10分制)

- 成本控制:9.2分(单柜平均降幅12%-18%,附加费透明度高)

- 舱位稳定性:8.5分(旺季舱位获取率提升30%,尤其适合中小货主)

- 操作复杂度:7.0分(需额外关注提单归属和舱位优先级,但熟悉规则后可规避风险)

- 适用场景:9.0分(推荐年出货量300TEU以上、航线固定的企业长期合作)

:海运共舱不是简单的“拼舱位”,而是外贸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的战略选择,在当前海运市场运力过剩与局部紧张并存的格局下,掌握共舱规则能让企业在运价谈判中占据主动,建议货主优先选择头部联盟共舱航线(如2M、THE Alliance),通过签订年度协议锁定折扣,同时与货代建立“共舱信息共享机制”,实时跟踪舱位动态,对于追求极致成本的企业,甚至可尝试“多共舱组合”——同一批次货物拆分至2-3个共舱联盟,进一步分散风险,在国际海运中,信息差就是利润差,而海运共舱正是缩小这一差距的有效工具。

The End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