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运哪些柜子易被甩?如何降低风险?
2023年9月,广州某服装公司的外贸经理林姐在办公室急得打转——她的40尺高柜本应装上“中远海运银河号”前往洛杉矶,却在开船前一天接到货代通知:“柜子被甩了,下一班船要等12天。” 这一甩,不仅导致货物滞留深圳盐田港产生10天堆存费600元,重新订舱时美西航线的40尺高柜价格已从2200美元涨到2800美元,更让客户因交货延迟扣了3000美元罚款,林姐后来才知道,她的柜子被甩,只因订舱时间比同行晚了3天,且合作的货代并非船公司核心代理,这就是国际海运中让人防不胜防的“甩柜”,一个每年让无数外贸企业损失惨重的“潜规则”。
一、到底什么是“国际海运甩柜”?
国际海运甩柜,简单说就是船公司在实际装船时,因舱位不足、港口拥堵或货物优先级调整等原因,临时取消部分已订舱集装箱的装船计划,导致货物滞留港口的情况,它不是“丢柜”(货物丢失),也不是“延船”(整船延误),而是船公司在资源有限时的“选择性放弃”——把你的柜子从船上“甩”下来,优先保障其他货物。
这种情况在海运旺季(每年6-10月、12月)尤为常见,2022年美西航线旺季时,上海港至洛杉矶的甩柜率一度达到20%,即每5个柜子就有1个可能被甩;2023年欧洲航线因红海危机,苏伊士运河绕行导致舱位紧张,汉堡港的甩柜率也曾攀升至15%,对外贸人来说,甩柜意味着额外的堆存费、滞港费,更可能因交货延迟面临客户索赔,甚至失去订单。
二、哪些柜子最容易成为国际海运甩柜的“目标”?
不是所有柜子都会被甩,船公司的“甩柜逻辑”其实很明确:优先保障高利润、高优先级的货物,放弃低价值、低优先级的“边缘柜”,结合10年外贸实操经验,这几类柜子的甩柜风险最高,尤其需要警惕。
1. 订舱时间“踩点”的柜子:晚于14天订舱,风险翻倍
船公司的舱位分配有严格的优先级:长约客户(年签1000+柜的大客户)> 短期合约客户(季度/月度签约)> 临时散货客户(按票订舱),而临时散货客户中,“订舱时间”是关键——提前14天以上订舱的柜子,甩柜率通常低于5%;开船前7天内才订舱的“急单柜”,甩柜率能飙升至30%。
深圳某货代公司的操作主管王哥透露:“旺季时船公司的舱位就像‘挤牙膏’,先满足提前占坑的,最后剩下的‘边角舱位’随时可能被取消,比如2023年8月宁波港到鹿特丹的航线,开船前3天订舱的柜子,10个里能甩4个。” 林姐的柜子就是典型例子:开船前10天才订舱,刚好卡在“临时舱位”的边缘,被甩毫不意外。
2. 非核心货代的柜子:小货代的“舱位承诺”,可能是“空头支票”
货代的实力直接决定舱位稳定性。一级货代(与船公司直接签约,有固定舱位配额)的柜子甩柜率约8%;二级/三级货代(从一级货代手里分舱位)的柜子,甩柜率能达到25%。
2022年青岛某化工企业通过一家“号称能拿到低价舱位”的小货代订了2个20尺柜去休斯顿,结果开船前被通知“舱位被一级货代收回”,货物滞留青岛港12天,后来才发现,这家小货代根本没有直接舱位,只是从另一家货代那里“倒卖”了舱位,船公司一旦收紧配额,这些“二手舱位”最先被砍。
3. 低附加值、低优先级的货物:普通干货柜比危险品柜更容易被甩
船公司会对货物类型“区别对待”:高附加值货物(电子产品、奢侈品)> 特殊货物(冷藏货、危险品)> 普通干货(纺织品、家具),因为危险品柜需要特殊堆场和报关流程,船公司一旦接了单,取消成本更高;而普通干货柜“可替代性强”,甩柜成本低。
广州某家具厂2023年旺季出口沙发到悉尼,40尺高柜属于普通干货,货代告知“舱位不稳定”,果然开船前被甩,同一批船中,隔壁一家公司的冷藏柜(装新鲜水果)却顺利装船——船公司宁愿甩10个干货柜,也不愿甩1个冷藏柜,毕竟冷藏货滞港一天的温控成本就高达200美元,船公司怕担责。
4. 港口拥堵时的“非直达柜”:中转港越多,被甩概率越大
当目的港或中转港拥堵时,船公司为了保证船期,会优先装“直达柜”,甩“中转柜”,比如2023年红海危机后,欧洲航线大量船只绕行好望角,航程从30天延长到45天,船公司为了减少停靠港口,大量取消中转柜——直达汉堡的柜子甩柜率10%,而经鹿特丹中转到汉堡的柜子,甩柜率高达35%。
三、国际海运甩柜的“隐性成本”:不止是钱,还有客户信任
被甩柜的损失远不止“重新订舱”那么简单,我们曾帮浙江某汽配公司核算过一笔账:一个40尺高柜从宁波到纽约,原计划2023年10月15日开船,25日到港,客户合同约定11月1日前交货。
直接损失:甩柜后滞留港口8天,堆存费80元/天(前3天免费,后5天收费),共400元;重新订舱时,美东航线价格从2300美元涨到2900美元,多花600美元;
间接损失:货物延迟15天到港,客户因生产线停工索赔5000美元;原本谈好的下一季度订单,客户转而选择其他供应商,损失约10万美元。
总损失超10万元人民币,而这一切的源头,只是一个“被甩的柜子”。
四、如何降低国际海运甩柜风险?老外贸人的3个“保命招”
1、提前45天订舱,锁定“硬舱位”
旺季时(每年6-10月、12月),至少提前45天与一级货代确认舱位,甚至支付“舱位锁定费”(约50-100美元/柜),比如2023年深圳到洛杉矶的旺季,某电子公司提前50天通过中外运订舱,并支付80美元锁定费,即使后来舱位紧张,船公司也优先保障了他们的柜子。
2、选择“保舱保柜”服务,花钱买安心
现在很多一级货代推出“保舱保柜”服务,费用比普通订舱高10%-15%,但承诺“甩柜必赔”,比如广州到新加坡的航线,普通订舱20尺柜1200美元,保舱保柜1350美元,若被甩柜,货代赔偿堆存费+重新订舱差价,最高赔2000美元。
3、买“海运延误险”,转移风险
外贸企业可投保“货物运输延误险”,保费约货值的0.3%-0.5%,若因甩柜导致交货延迟,保险公司可赔付部分罚款和利润损失,比如货值10万美元的货物,保费500美元,若被客户罚款2000美元,保险公司可赔1500美元,减少损失。
五、国际海运甩柜评测:一场“赌概率”的游戏,关键在“不做赌徒”
说到底,国际海运甩柜的本质,是船公司在“有限舱位”与“无限需求”之间的利益权衡——旺季时舱位供不应求,船公司宁愿牺牲小客户的柜子,也要保障能带来长期利润的大客户。
哪些柜子最危险? 总结下来:订舱晚于14天的“急单柜”、小货代的“二手舱位柜”、普通干货的“低优先级柜”、中转港多的“绕行柜”,这四类柜子的甩柜风险最高,旺季时需格外警惕。
如何破局? 别指望“船公司发善心”,而是主动掌握主动权:提前订舱、选对货代、花钱锁定舱位、买好保险,毕竟,一个柜子的顺利出运,不仅是货物到港,更是客户信任的“不缺席”,国际海运甩柜虽难完全避免,但做好准备,至少能让你从“高风险区”退到“安全区”。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