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主与货代操作不当会致甩柜?国际物流需注意
在国际物流的复杂链条中,甩柜现象时有发生,它如同潜伏的暗礁,随时可能给货主和货代带来诸多麻烦与损失,甩柜,简单来说就是在货物已安排上船计划的情况下,因各种原因被船公司临时取消运输,滞留码头等待后续安排,这一现象背后,货主与货代操作不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从货主角度来看,操作不当引发甩柜的情况较为常见,首先是订舱环节,许多货主由于对市场行情和自身出货计划预估不足,往往在出货高峰期临时大量订舱,例如在欧美传统购物季前,如黑色星期五、圣诞节前夕,货主们扎堆订舱,据统计,每年这几个月的订舱量相比平时会激增30% - 50%,而船公司舱位有限,当货主集中在短时间内提出大量订舱需求时,很容易出现舱位紧张的局面,一些货主为了确保能拿到舱位,可能会向多个货代同时订舱,这就导致了重复订舱的问题,一旦后续计划有变,又未能及时取消多余的订舱,就会打乱船公司的舱位安排,增加甩柜风险。
货物资料提供方面,货主提供的货物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是常见问题,比如货物的重量、尺寸、品名申报错误等,以重量为例,若货主申报的货物重量与实际重量偏差较大,可能会影响船公司对船舶配载的计算,船舶在航行过程中,配载的平衡至关重要,一旦重量信息有误,可能导致船舶重心偏移,影响航行安全,船公司在发现此类问题时,为了确保船舶安全和整体运输计划的顺利进行,很可能会采取甩柜措施,货物的品名申报错误还可能涉及到海关监管和运输合规性问题,一旦被海关查验发现,货物被甩柜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
货物装箱和进港时间把控不当也会引发甩柜,有些货主为了节省成本,自行安排装箱,但由于缺乏专业的装箱知识和经验,导致货物装箱不规范,如超重、超高、超宽,或者货物在集装箱内固定不牢固等,这些问题在码头堆场进行检查时若被发现,船公司可能拒绝接收该集装箱,从而导致甩柜,货主如果未能按照船公司规定的进港时间将货物及时送达码头,错过截港时间,船公司为了保证船期的准点,也会将货物甩下,船公司规定的截港时间在开船前1 - 2天,不同港口和航线可能会有所差异。
货代在国际物流中扮演着重要的中间角色,其操作不当同样会导致甩柜,在与船公司的沟通协调方面,货代若不能及时准确地传达货主的信息,或者对船公司的要求理解有误,就可能引发问题,货代未能及时将货主货物的特殊要求告知船公司,如冷藏货物的温度要求、危险品货物的特殊运输条件等,船公司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和保障,一旦发现问题,可能会选择甩柜。
货代在安排拖车和报关环节也可能出现操作失误,在拖车环节,如果货代选择的拖车公司服务质量不佳,经常出现车辆故障、司机迟到等问题,导致货物不能按时送到码头,就会错过截港时间,在报关环节,货代若对海关政策和流程不熟悉,或者提交的报关资料有误,可能导致货物无法顺利通关,一旦货物被海关扣关,船公司为了不延误船期,通常会选择甩柜。
甩柜给货主和货代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于货主来说,货物被甩柜意味着交货期的延误,以从中国到美国西海岸的航线为例,正常的海运时效大约在13 - 16天左右,而一旦货物被甩柜,可能需要等待下一班船,这就会导致交货期延长7 - 14天甚至更久,交货期的延误可能会引发客户的不满,甚至导致客户取消订单,给货主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甩柜还可能导致额外的费用产生,如仓储费、二次报关费等,仓储费一般每天每立方米在10 - 20元不等,二次报关费每次大约在500 - 1000元左右。
对于货代来说,甩柜会影响其信誉和口碑,如果频繁出现甩柜情况,货主可能会对货代的服务质量产生质疑,从而选择其他货代合作,货代也可能需要承担因甩柜给货主造成的部分损失,这会增加其运营成本。
“国际物流货主与货代操作不当会导致甩柜吗(货主货代请注意)”这一命题具有很强的现实警示意义,在实际操作中,货主和货代都应高度重视操作规范,货主应提前做好出货计划,准确提供货物信息,合理安排装箱和进港时间;货代则要加强与船公司和其他相关方的沟通协调,确保各个环节的操作准确无误,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甩柜风险,保障国际物流运输的顺畅进行,维护自身的利益和良好的商业信誉。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