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跨境贸易供应链危机下国际物流如何应对?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跨境贸易蓬勃发展,国际物流作为其关键纽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全球跨境贸易供应链危机频发,诸如新冠疫情的冲击、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港口拥堵以及运力短缺等问题,给国际物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危机中寻找应对之策,保障国际物流的顺畅运行,成为众多外贸企业和物流从业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实战经验,深入探讨全球跨境贸易供应链危机下的国际物流应对策略。
危机下国际物流面临的困境
运力紧张与价格飙升
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航班和海运班次大幅削减,导致运力严重不足,以海运为例,2020 - 2021年期间,集装箱船运力下降,同时全球贸易需求在疫情后期迅速反弹,造成了严重的供需失衡,这使得海运价格一路飙升,原本从中国运往美国西海岸的一个40英尺集装箱,在正常时期运费可能在1500 - 2000美元左右,而在供应链危机期间,价格一度突破20000美元,涨幅超过10倍,空运价格同样居高不下,从中国到欧洲的航空货运价格,每公斤从以往的2 - 3美元上涨到10 - 15美元不等,时效也从原本的3 - 5天延长到7 - 10天甚至更久。
港口拥堵与货物延误
全球众多主要港口,如美国的洛杉矶港、长滩港,欧洲的鹿特丹港等,都出现了严重的拥堵情况,由于疫情防控措施影响港口作业效率,加上货物量的暴增,集装箱在港口的停留时间大幅延长,以往货物在港口的装卸和转运可能只需1 - 2天,而在危机期间,平均停留时间延长至7 - 10天,甚至有些货物滞留时间长达数周,这不仅导致货物交付严重延误,还增加了仓储成本和物流不确定性。
供应链中断风险增加
地缘政治因素以及疫情防控措施的差异,使得全球供应链变得异常脆弱,一些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地因疫情封锁或贸易限制,无法按时供应,导致生产企业停工停产,汽车行业由于芯片短缺,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不得不削减产能,这也进一步影响了相关零部件和成品的物流运输。
国际物流应对策略
多元化运输方式选择
为应对单一运输方式带来的风险,企业应考虑多元化运输方案,除了传统的海运和空运,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也可作为重要补充,中欧班列在近年来发展迅速,从中国到欧洲主要城市的铁路运输,虽然时效比空运慢,通常需要12 - 15天,但比海运快很多,且价格相对稳定,一个40英尺集装箱的运费在5000 - 8000美元左右,对于一些紧急且价值较高的货物,在海运和空运运力紧张时,铁路运输可以作为有效的替代方案,在临近国家或地区之间,公路运输也具有灵活性优势,可用于短距离的货物转运和配送。
优化供应链布局
企业应重新审视自身的供应链布局,减少对单一供应商和生产基地的依赖,通过在不同地区建立生产和仓储设施,实现供应链的分散化,一些服装制造企业将部分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国家,以降低因中国生产基地受疫情影响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建立区域配送中心,提前储备一定数量的关键物资和成品,以便在供应链出现波动时能够快速响应,保障货物的供应和交付。
加强与物流合作伙伴的协作
在危机时期,与可靠的物流合作伙伴紧密协作至关重要,企业应与货代、船公司、航空公司等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享信息,提前规划运输计划,提前与船公司签订长期运输合同,锁定一定的舱位和价格,以应对市场价格波动,货代公司可以利用其丰富的资源和专业知识,帮助企业优化运输方案,解决运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港口拥堵时的货物中转和仓储安排等。
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物流效率
数字化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效率和透明度,企业可以采用物流管理系统(TMS)和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实时跟踪货物的运输状态、库存水平和订单执行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运输需求和市场变化,提前做出应对决策,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货物信息的不可篡改和共享,提高供应链的信任度和透明度,减少单证处理时间和错误率。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应急响应预案,以应对突发的供应链危机,预案应包括不同场景下的应对措施,如港口拥堵时的货物分流、供应商中断时的替代方案等,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和资金储备,确保在危机发生时能够迅速采取行动,减少损失,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评测
在全球跨境贸易供应链危机的复杂环境下,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显得尤为关键,多元化运输方式选择能够有效分散运输风险,在运力紧张和价格波动时提供更多的选择,但每种运输方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需要根据货物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搭配,优化供应链布局虽然可以降低供应链中断风险,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并且要考虑不同地区的政策、市场和文化差异,加强与物流合作伙伴的协作是保障物流顺畅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和灵活的解决方案,但也需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注重沟通和信任的建立,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物流效率是未来国际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够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企业做出科学决策,但数字化转型也面临着技术投入和人才短缺等挑战,建立应急响应机制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最后防线,完善的预案和充足的储备可以在危机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但应急响应机制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企业具备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总体而言,全球跨境贸易供应链危机给国际物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通过综合运用以上多种应对策略,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危机的影响,保障国际物流的稳定运行,提升自身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在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和贸易形势的不断变化,国际物流的应对策略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的挑战和机遇。
声明:本站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内容仅供参考,本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有不实/侵权问题,请联系zhiqiyun@88.com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